狂人日记的作者 不是《狂人日记》 鲁迅为什么最偏爱这篇小说

原小北北京大学出版社

在中国,只要受过基础教育的人,几乎没有不认识鲁迅的人。说到鲁迅最著名的作品,我们往往会首先想到《狂人日记》或者《阿q正传》。

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伟大开端,“新文化运动”的第一声春雷,进入了中国现代文学乃至世界文学的丰碑,在中国思想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后者被称为“手术刀”,通过解剖自己来解剖中国人的精神危机和国民性。

通过搜索豆瓣书籍的热评榜,可以看出普通读者对这两部作品的喜爱程度很高。

在《狂人日记》的评论中,“先锋”和“犀利”的印象引起了人们的共鸣。

在对《阿q正传》的评论中,有读者评论说鲁迅的话里有“揭竿而起的反讽”,有一种“沉重”的感觉。
总之,无论是《狂人日记》还是《阿Q正传》,鲁迅都把主观思想过分直接地暴露出来,叙述过于“逼促”,讽刺“很显露”。
与这两部知名作品相比,初版只有2573字的《孔乙己》也是鲁迅的一部知名作品,但似乎没有那么抢眼。

通过网友的评论不难看出,普通读者在阅读《孔乙己》的过程中,已经感受不到鲁迅过于犀利或严厉的讽刺。读者更同情孔乙己,能感同身受孔乙己的遭遇。这在《狂人日记》和《阿q正传》的评论中很难看到。
《孔乙己》最早发表于1919年4月《新青年》第六卷第四号,后编入《呐喊》,是鲁迅在“五四”运动前夕继《狂人日记》之后的第二篇白话小说。
小说描写了孔乙己的悲剧形象,他精神迂腐,麻木不仁,生活贫困,游手好闲,在人们的嘲笑和戏谑中消磨时间,最后被封建地主阶级吞噬。深刻揭露了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精神的毒害和当时封建制度的“吃人”本质,具有强烈的反封建意义。

虽然篇幅远不及《阿q正传》,但在文学史上的地位远不如《狂人日记》重要。然而,根据鲁迅的学生孙伏园的《鲁迅的两三件事》:
我曾问过鲁迅先生,其中,哪一篇最好。他说他最喜欢《孔乙己》,所以译了外国文。我问他的好处,他说能于寥寥数页之中,将社会对于苦人的冷淡,不慌不忙地描写出来,讽刺又不很明显,有大家风度。:《关于鲁迅先生》,《京报副刊》1924年1月12日。)
看来鲁迅最喜欢的作品竟然是这本只有几页纸的《孔乙己》。
鲁迅为什么最偏爱,孙绍振先生在《审美阅读十五讲》中作了详尽的分析。
鲁迅认为他的小说艺术直到孔乙己才成熟。鲁迅之所以最喜欢孔乙己,是因为孔乙己生老病死在一个多元错位的感情世界里。
01
为什么让与剧情无关的店主来讲故事?
《孔乙己》的故事是通过与情节无关的小店员来叙述的。

”有几次,小区里的孩子听到笑声就围着孔乙己冲。他给了他们茴香豆,每人一颗。”
首先,鲁迅让孔乙己的命运只在小店员有限的视角里展开。孔乙己的落第,他的偷书,甚至挨打致残,都让它发生在幕后,鲁迅省略的气魄很大,那些决定孔乙己命运的事件,使得孔乙己成为孔乙己的那些情景,一件也没有写。这样就省略了许多场景的直接、正面的描写。
其次,现场观看事件,只能感同身受被虐待者的痛苦和屈辱。之后,作为局外人,你可能会做一些有趣的谈话。
小店员视角的功能就在于自由的省略和营造复杂的错位的情致。小店员的眼睛带着不以为意的观感,和孔乙己拉开情绪的错位的幅度。
小说的全部内容就是掌柜与孔乙己的错位。在他的印象之内,他会给出一个很大的描述,而在他的印象之外,所有的都会被省略。从这个意义上说,小说不仅仅是关于孔乙己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