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与教育 群言争鸣 后疫情时代 教育对外开放的挑战与策略( 二 )


疫情使全球教育流动遭遇前所未有的大规模中断。即使疫情趋于缓和,出于安全考虑,一些高校仍决定继续线上授课。如英国剑桥大学宣布,2020—2021学年的大型公开课将全部改为线上进行。美国加州州立大学系统2020年秋季学期将继续线上教学,校园保持关闭。疫情的卷土重来或新型病毒的衍生,随时可能阻断传统空间和时间上的开放交流。

教育对外开放迎来“三个聚焦”和“三个转变”
疫情让人类命运共同体由一种理念和战略构想加速演化为卫生健康共同体、教育共同体等一个个“实体”,成为大多数国家一项现实的政策选择。教育对外开放要积极倡导和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用更多更高质量的全球教育公共产品凝聚共识,拓展教育对外开放的外部发展空间,推进全球教育治理变革。
教育对外开放要抓住疫情后国际教育合作的新机遇,推动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科研和人才培养合作,打造“一带一路”教育行动升级版,切实为中巴命运共同体、中老命运共同体、中非命运共同体、中阿命运共同体、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区域命运共同体建设注入更多教育交流合作内涵,提供更高质量的人才和智力支持。
当前,我国发展正处于各方面风险不断积累和集中显露的时期。教育对外开放的国内治理主要体现在风险防控能力,即“不让小风险演化为大风险,不让个别风险演化为综合风险,不让局部风险演化为区域性或系统性风险,不让国际风险演化为国内风险”。全球教育治理的核心是提升国际公共产品的开发、转化和推广应用能力,在全球校园疫情防控、教育扶贫等方面提供更多中国经验,开发更多国际、区域和全球教育公共产品。
当疫情导致教育对外开放的外部需求萎缩,“拉力”不足时,需要通过内部改革释放活力,增强“推力”。根据世界发展趋势,每当全球经济衰退,对高等教育的需求就会增加。今年除了研究生、专升本、高职扩招之外,部分出国留学需求会因为疫情变成内部“消化”。教育需求短期激增,将进一步加剧人民群众对美好教育日益增长的期待与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亟需通过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缓解压力”。“以开放促改革”和“以改革促开放”是改革开放的两面,相互促进,共同推进。教育对外开放要及时调整发展重点,用“双促进”增强教育“双循环”。
战略化的信息传播不仅是交流的重要内容,也是化解国际问题的重要手段。在后疫情时代,我们应加强沿线教育数据库建设,打造国际教育数据高地,抢抓“数据话语权”。同时,充分发挥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舆论对冲功能,综合运用各种对外传播渠道和手段,提前预判,及时发声,抢抓国际教育舆论话语权。
在疫情导致全球航班大规模停飞的情况下,今年1-5月,中欧班列开行数量和出货量分别增长了28%和32%。“一带一路”打破了传统区域价值链的固有模式和地域限制,将成为“合作之路”“健康之路”“复苏之路”“成长之路”。随着中日韩GDP超过美欧,“东升西降”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因此,要把深化教育对外开放战略的重点转移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做大做强“一带一路”沿线的国际教育链和人才链。
RECOMMEND
_原题是:“后疫情时代教育对外开放的挑战与策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