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自残是什么心理 孩子一生气就“自残” 或是小孩“情绪饥饿”了 家长要警惕

文章纯属原创,版权归作者所有。欢迎转发分享。
在很多人眼里,似乎压力太大这种事情只会发生在成年人身上。孩子不用挣钱养家,也不用承担大部分累人的家务。每天,他们都过着潇洒的生活,那么孩子怎么会有压力呢?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很多新闻的爆出,成年人不得不承认,孩子不仅仅是压力大,甚至有些孩子和成年人一样压力大。
“上海一个17岁的男孩因为被妈妈骂,从卢浦大桥上跳了下去”“一个15岁的男孩因为老师批评他一时半会儿调节不了自己的抑郁情绪,从楼里跳了下去”等等。关于孩子因压力过大而情绪爆发,毅然结束生命离开世界的新闻屡有报道。即使在镜头之外,也有无数看不见的孩子因为压力而患上了严重的精神疾病。这些孩子严重的自残给世界敲响了警钟,这表明父母应该重视孩子的压力。孩子殴打自己甚至自残自虐的行为,不仅仅是一时的发泄。家长在看到孩子伤害自己的行为倾向时要提高警惕,这是孩子“情绪饥饿”的表现。

孩子自残是什么心理 孩子一生气就“自残” 或是小孩“情绪饥饿”了 家长要警惕


文章图片

孩子一生气就打自己,其实就是“情绪饥饿”
情绪饥饿其实是指一种心理状态。就像身体饥饿一样,人的肠胃往往空不足,对食物的渴求进一步加深。当人们感到饥饿时,他们需要通过吃饭来补充能量。精神饥饿,即情绪饥饿,是指人有厌倦、抑郁、焦虑、萎靡等不健康的精神状态,但又无法摆脱。这是一种精神空的缺失,但很难被察觉,更不用说通过“吃”来修复和改善这种状态。情绪饥饿的出现往往是由于缺乏情绪的刺激,这在一些长期得不到他人关心和理解的孩子身上很常见,这种饥饿会在长时间的积累后爆发。
与成年人相比,儿童更容易产生情绪饥饿。因为孩子还小,他们的一举一动都是被父母控制的,但是这种控制造成的被动会让孩子在被冷落的时候感到双重的孤独和寂寞。试想一下,父母每天都让孩子做一件事,但有一天却忘了告诉孩子其他的事情,而这种“遗忘”不被提醒是很难实现的,所以父母可能总是会忘记。至于孩子,以前习惯了父母叫他做,但是当父母不再告诉他的时候,孩子心里就会开始怀疑和恐惧,开始担心自己是不是做错了什么,导致父母故意忽视自己,开始胡思乱想,陷入负面情绪。

孩子自残是什么心理 孩子一生气就“自残” 或是小孩“情绪饥饿”了 家长要警惕


文章图片

“情绪饥饿”的潜在原因与家庭有关
在小说《沉默的忏悔》中,讲述了莉迪亚自杀的故事。丽迪雅的母亲总是把未完成的心愿寄托在丽迪雅身上,却从未关注过丽迪雅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也从未关注过丽迪雅安静乖巧的行为背后的情绪波动。丽迪雅的母亲盲目地给丽迪雅施加压力,却从来不关心这样的压力会对丽迪雅产生怎样的影响,更不用说教会丽迪雅如何正确地应对这些压力,最终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孩子的心智还不成熟,无论是身体还是心理都还处于发展阶段。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心理更敏感,自我调节能力弱,容易冲动。这时的孩子往往不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绪,无法正确表达内心的需求。家庭是孩子的避风港。如果家庭氛围不和谐,很容易影响孩子的心理。
有时候,孩子因为父母的忽视和不理解而感到饥饿,于是他们开始伤害自己,试图引起父母的注意,渴望父母的关心。有时候,孩子在学校或者社会上受到委屈,首先产生的想法就是得到父母的理解。但由于工作繁忙、表达方式不正确等各种原因,一些家长会忽视孩子对家庭温暖的需求,导致孩子的情感饥渴变得更加严重。所以,父母要给孩子树立好的榜样,给予孩子支持和理解,帮助孩子摆脱情绪饥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