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农创客让乡村从“新”年轻( 二 )


浙江:农创客让乡村从“新”年轻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农民忙碌于稻田间 。王运提供
新技术让农民成为新职业
乡村不仅需要具有新思路、行动力的带头人热情奔赴 , 也需要善于运用新技术、敢于尝试新手段的“田秀才”挑起大梁 。随着农创客拥抱农村 , 新技术的赋能正让老一代“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农耕方式发生改变 。
“90后”王运是建德人 , 因父亲的一句“回来帮帮我吧”辞去在杭州的白领工作 , 投身乡村成为“粮二代” 。
“父亲是浙江省劳动模范、全国优秀种粮大户 , 此前成立公司并承包村里流转的土地种粮 , 农业是他的信仰 。但随着他年纪变大 , 每次看到他在田间地头来回奔波 , 我就很心疼 。”王运返乡后 , 便一直在思考如何改变老一辈务农的辛苦 , 让农民成为新职业 。
“时代在变 , 种田也可以有新种法 。”怀揣着这一想法 , 王运一边帮父亲种粮 , 一边通过远程教育学习农技推广与管理 。在参加一次农业农村部门组织的调研学习中 , 她看到了科技对农业的提质增效 。回来后其立马与父亲商量 , 希望可以借鉴优秀做法 。
“当时配备一套智能化的设备要花近20万 , 每年还要不少维护费 , 开始父亲不支持 , 觉得种田为什么要花这么多钱 。”在王运的坚持下 , 她引进了智慧农业 , 在400亩的示范基地里安装了小型气象站、虫情测报灯等科技设备 , 不仅可以通过手机实时管理稻田 , 数据还实现了与农业农村部门联网 , 方便农技专家远程“支招” 。
借力数字化 , 王运与其父亲所经营的粮食生产企业的农业现代化之路越走越宽 , 产业面积从起先的1200亩发展到2200亩 。“这些年我们购置了57台(套)农机 , 光机械投入就有560多万 , 这些都是父亲主动提出购买的 。”
把新技术带进农村的王运 , 不仅让村里村民尝到了甜头 , 也把经验推广至当地越来越多农民之中——今年 , 建德成立农创客发展联合会 , 王运担任会长 。“我是建德唯一一个全国‘双带’农村科技青年人才 , 我深知科技对于农业的重要意义 , 所以当联合会成员遇到技术、政策上的问题时 , 我会帮他们对接专家答疑解惑 , 也通过帮助他们 , 让他们能帮助带动各自背后更多的农民吃上‘科技饭’ 。”
放眼浙江 , 以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的农创客还有很多 。湖州南浔的“渔博士”沈杰通过创新科技全面驱动传统渔业的数字化 , 他研发的鱼塘传感器系统为每亩鱼塘增收2000多元 , 智慧渔业大数据平台联接起10000多个鱼塘 , 为3000多养殖户提供物联网监控服务 , 并辐射至长三角地区水产养殖重点区域;大学里学农业的曾祥亮毕业后创办了庄稼医院 , 为庄稼诊断病情、开方抓药 , 每年服务农民达16500人次 , 帮助农民直接挽回经济损失1320多万元 。
通过以上故事不难看出 , 新技术的推广运用正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 , 让“藏粮于技”成为现实 。
今年 , 浙江提出 , 将加快部署实施科技强农、机械强农“双强行动” , 全面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效益 , 打好农业高质量发展攻坚战 , 为推进共同富裕奠定重要产业基础和物质基础 。于农创客而言 , 于浙江农民而言 , 机遇仍旧无限 。
浙江:农创客让乡村从“新”年轻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浙江某地稻田 。钱晨菲 摄
新业态让农村更具可能性
在浙江 , 农创客在帮助乡村转观念、兴技术的同时 , 也将新业态植入进各个村庄 , 让农村发展拥有了更多朝气与可能性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