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红灯笼高高挂电影 《大红灯笼高高挂》关于电影和小说不同之处的一些理解

同时看了文字《妻妾成群》和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谈了对这两件艺术品的理解。
1.图片:井VS灯笼
小说中的“井”是贯穿整部小说的重要意象,出现在几个重要的时间节点上,见证了宋濂的心理历程:
1)就在门后:宋濂在后花园发现了一株紫藤,想起一年前她还在学校的紫藤架下读书,然后在紫藤架下发现了一口沉郁的井,从紫藤到井,从学生到宅门里的妃子;
2)婚期:玉莲和大师谈井,了解井的历史,暗示三岔台的悲剧结局。此时此刻,玉莲也是一个有着强烈欲望的年轻女子;
3)龚都抗战前期:两条线。一方面,宋濂知道了二老婆的真面目,另一方面,宋濂从飞扑中看到了她的人生轨迹和情感支撑,现实与理想的碰撞给宋濂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但是,宋濂此刻是抵触的。这时,井“还在隐晦地呼唤她,她觉得自己在虚无中听到了一些启发的声音。”所以在主人的生日聚会上,宋濂在众目睽睽之下亲吻了主人,再次凸显了宋濂的新女性身份,却让主人恼羞成怒,又是一场封建礼教与新观念的对抗;
4)宫中观战:一方面,主人阳痿,切断了宋濂母亲依靠儿子的机会。另一方面,四位妻子的战线走向了光明的一面。这时,宋濂想:“一个女人多奇怪啊,一个女人能看透别人,却不能看透自己。”。宋濂的心转向梅山,三太太梅山对宋濂说:“这口井死的人一个是你,一个是我。”两人都是讲道理的人,却不能有任何改变,充满“天命”;
5)宫斗结束——命运:弃井传说:前代妃子抛男人后跳井。但事实是,杀人灭口也是现实与传说的碰撞。
6)妖娆:五太太过门后,经常看到疯了的宋莲在废弃的井边转悠,说不会跳井。
嗯,自古以来,承载着女性的怨念,代表着封建礼教下女性的命运。在小说中,它反复创造意境,表现出咏荷的心理变化。但这种意境大多是通过心理描写来表达的,没有色声画的辅助呈现,不适合放在影视的载体中。
影片中,张艺谋彻底弃井而去,转而奉行灯笼、锤脚、点餐的封建礼教。灯笼“电灯、灭灯、封灯”有颜色变化,通过锤脚的“娃娃脸效应”表现宋濂的心理变化。同时,这些“仪式”的反复呈现,以一种视觉化的方式展现了封建礼教的对抗性。井代表封建礼教下的女人命运,灯笼代表封建礼教。虽然张艺谋在片中的处理缺乏一层隐喻,但通过组合呈现命运,做到了画龙点睛!
2.张艺谋的加入
1)时间节点:春天和春天又回来了,生机勃勃的生命也回来了,垂死的生命也回来了。封建礼教本身就是女性的无缝轮回和西西弗斯的悲剧命运;
2)燕儿亮灯:让燕儿的死再一次指出灯笼的意义,小屋内灯笼的画面颇具视觉冲击力;
3)假装怀孕:直接导致关灯,让矛盾在短时间内达到高潮,整部电影的高B格子冲淡了简单粗暴的剧情;
3.张艺谋减法
1)嗯
2)师傅阳痿
3)大师脸:他是一个符号。这种待遇使男性个体完全隐形,男性代表封建伦理。
4)少爷的小伙伴
抛开小说,一个人看电影是很完整的。大量固定长镜头缓慢但不枯燥,整体气氛压抑,但能迅速制造矛盾达到高潮,减少旁系,使故事更有凝聚力。小说是冷媒体,可以慢慢找块做拼图,更有趣,更有延展性。电影是热媒,不容易在2小时内完全勾勒出来的暗线不写。只有好的载体才能呈现好的故事。
2015.6.15
作者精灵
【大红灯笼高高挂电影 《大红灯笼高高挂》关于电影和小说不同之处的一些理解】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