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探访核酸采样:口罩勒得脸生疼,面罩雾了不敢擦,逆行者却说习惯了

百官街道后郭新苑的住户 , 按要求需要居家隔离 , 这几天 , 医务人员每天都要为他们上门开展核酸采集 。12月14日上午 , 采访人员穿上防护服 , 跟随上虞人民医院医务人员参与采集 , 从第一视角感受他们的艰苦付出 。
记者探访核酸采样:口罩勒得脸生疼,面罩雾了不敢擦,逆行者却说习惯了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早上6点多 , 采访人员到达后郭新苑 , 上虞人民医院8位医务人员就已经等候在那里 。眼科医生蒋璐祥告诉采访人员 , “昨天我们6点出门 , 从7点开始一直采集到晚上6点 。今天上虞第二人民医院也有医务人员来支援我们 , 力量增加了 , 但任务也重 , 上面要求我们必须在中午12点之前完成这个小区包括外面营业房和幼儿园所有人员的核酸采样 。”
早上7点 , 采访人员跟随蒋璐洋、罗燮江、杨雨美、陈素琼、张文扬5位医务人员 , 在社区干部徐金木的带领下来到12幢 。这是一幢22层楼 , 我们先乘电梯到顶楼 , 再往下一户户采样 。
记者探访核酸采样:口罩勒得脸生疼,面罩雾了不敢擦,逆行者却说习惯了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记者探访核酸采样:口罩勒得脸生疼,面罩雾了不敢擦,逆行者却说习惯了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第一户是一位独居的92岁老人 , “健康码、预约码、身份证有没有?”老人不懂什么是健康码和预约码 , 只拿来一张身份证 。今天大家既是医务工作者 , 又身兼志愿者 。陈素琼负责录入老人的身份信息 , 她说 , “手工录入比较麻烦 , 影响采样速度 , 最好是将健康码和预约码贴在门上 , 一扫就好 。”说话间 , 张文扬已将试纸递上 , 罗燮江和蒋璐洋快速完成采样 , 杨雨美迅速将核酸采集棒放入含有采样液的试管中密封 , 由陈素琼核对登记信息后 , 再装入专用标本袋 。
记者探访核酸采样:口罩勒得脸生疼,面罩雾了不敢擦,逆行者却说习惯了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采集核酸样本 , 时刻面对着被感染的高危风险 。因此 , 所有人都身穿全套防护服 , 全幅武装 。很快便有一种呼吸不畅的感觉 , 面罩上被笼上了一层雾 , 看东西模模糊糊的 , 像是高度近视一般 。想用手擦掉罩上的雾气 , 又不敢擦 , 怕稍有不慎就被病毒占了空置 。口罩也勒得脸麻木了 , 隐隐生疼 。问他们:“难不难受?”异口同声说:“习惯了 。”
记者探访核酸采样:口罩勒得脸生疼,面罩雾了不敢擦,逆行者却说习惯了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为了住户安全起见 , 大家不坐电梯 , 选择走楼梯进入下一层 。在录入信息、采样、密封、放入试管、核对信息的枯燥往复中 , 一个小时过去了 。早上8点 , 刚好完成一半楼层住户的采样工作 。“这样一楼楼走下去 , 累不累啊?”罗燮江医生说:“累当然是累的 , 但没有我们昨天累 , 昨天我们采样的那幢楼因为有密接者 , 电梯停了 , 只好徒步走上17层楼 , 那真的是累 。”
后郭新苑居委主任陈伯华告诉采访人员 , 后郭新苑是个安置小区 , 有1000多户居民 , 其中住着不少老年人 。采访人员发现12幢住的几乎都是老人 。1108室住着祖孙仨 , 一问 , 只有一本户口本 , 3个人的信息录入工作占去不少时间 。有的老人因为卧床在家 , 罗燮江便来到床边为他们采样 。他采样速度极快 , 还没等你看清 , 就完成了整个程序 。他说 , “核酸标本质量对于提高检测有效率至关重要 , 因为采样在咽后壁 , 极易引起干咳或呕吐等不适症状 , 所以就要稳、准、快 , 力度也要适中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