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的味道 爱的味道——记隐藏在临海古城的“香肠王”夏兴培和他的香肠( 二 )


大约过了一刻钟 , 夏兴培才停止搅拌 。他拿起两块布 , 盖在脸盆上 。“让肉‘醒一醒’ 。”老夏解释道 , 这样做 , 调料的味道更好地浸入到肉里 , 肉就更鲜美了 。
又过了一刻钟 , 肉“醒”好了 。夫妻俩拿出早已清洗好的“肠衣” , 将肉通过“漏斗” , 一点点塞进一米多长的“肠衣”里 , 并不时用手捏一捏、捋一捋 , 使猪肉在肠衣内分布有致 , 紧实到位 。
最后 , 孙阿姨拿出白色的棉线 , 将香肠分断打结 , 一串香肠就此初具雏形 。孙阿姨随手将它挂在院子里的竹竿上 。不一会儿 , 一排竹竿就被挂了个满满当当 。
“做香肠的最好时节是冬至前后 , 天气越冷 , 香肠做出来越好吃 。做香肠还要看天气 , 要阴天 , 不能下雨 , 也不能出太阳 。因为下雨天 , 空气湿润 , 香肠晾不干 。有太阳的时候气温升高 , 香肠又容易变味 。”老夏屈指数了一下 , 在11月共30天的时间里 , 适合做香肠的日子不超过10天 。老夏长长叹了一口气 , 笑着对采访人员说:“所以说 , 做香肠也是‘看天吃饭’啊 。”
为了保持香肠的这一口“老味道” , 夏兴培对于制作的条件有着近乎于执拗的苛刻 , 天气不好 , 他宁可不做香肠 , 也不能让香肠的味道有着一丝一毫的不同 。
“每年有那么多人念着呢 ,
我不能停下来”
“年纪大了 , 体力不如从前了 。有人想吃 , 就随性做一点 。”夏兴培笑着说 , 一开始 , 是因为家里唯一的女儿喜欢吃香肠 。老夏疼爱女儿 , 每年过年前都会做上一些 。做得多了 , 老夏会将香肠分给亲戚朋友品尝 , 每个吃过的人都说好吃 。渐渐地 , 就有人上门找老夏订购香肠 。再渐渐地 , 老夏的订单越来越多 , 甚至排到两年后 。有很多人慕名而来 , 只为找寻那一口“老味道” 。
一转眼 , 老夏家的香肠也已经做了40多年 。如今 , 老夏家的女儿已经嫁人 , 但是 , 每个周末 , 女儿女婿都会带着孩子来看望老夏两口子 , 那是他们最开心的时光 。每当这时 , 老夏就会拿起菜刀 , 走到院子里割几段香肠 , 让老伴或蒸或煮 , 热气腾腾地端上桌子 。看到孙辈吃得满嘴流油 , 老夏的心花就开到了脸上 。
现在 , 女儿有了稳定的工作 , 老两口也过上了悠闲的退休生活 。“现在不愁吃不愁喝 , 我女儿就经常说我 , 干嘛还要做香肠呢 , 这么辛苦 , 又赚不到几个钱 。但是我就想啊 , 每年有那么多人念着呢 , 我不能停下来 。”老夏慢悠悠地说道 。
采访当天 , 采访人员看到 , 在做香肠的这半天时间里 , 孙阿姨接了好几个订购电话 , 甚至有人慕名而来 , 直接上门采购了半成品 。
当天 , 家住后塘路怡江苑的印彩琴骑着电瓶车 , 在老巷子里转了近半个小时 , 才找到老夏家 。一进门 , 她就说:“你家可真不好找 , 我都找老半天了 。”问及原因时 , 她说:“我家的女儿和儿子都喜欢吃香肠 。外孙女今年6岁了 , 每次来到家里都嚷嚷着要吃香肠 。我听朋友说这里的香肠很好吃 , 质量也很好 , 就跑到这边来买 。”
面对这个热心的食客 , 老夏为她称了5公斤刚做好的香肠 , 细心地装在塑料袋里 , 并嘱咐她要在避光的地方阴晾一个星期再吃 。
住在附近的老街坊周仁法则是每年一入冬 , 就开始催老夏做香肠 。“老夏家的香肠就是好吃 , 我吃了几十年 。每年都到这里来买 。每年过年桌子上要是没有这一碗香肠 , 我心里就感觉少了些什么 。”周仁法喝了一口保温杯里的茶 , 笑着说 。
也就是为了这些 , 老夏说 , 只要有人想吃 , 他就会一直做下去 , 因为这不仅是一份手艺 , 更是家的味道 , 是爱的味道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