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大有福影评 《耳朵大有福》观后感

讲的是一个老实的火车修理工退休后第一天找工作,中途遇到各种挫折和卑微,直到命运之弦被压垮断裂的懦弱经历。毫无疑问,这种制造矛盾的方法首先属于典型主题,类似主题和内容的作品并不少见,如池莉的《烦恼人生》和黄健中的《过年》。
怎么理解?比如,要设想一个男人的中年危机,通常的设定大概无非是工作和家庭,情感和生活。有老有少,无处可去。“女儿说6+6结果是13,但她做梦都想和大久保松叶一起吃饭却找不到蓝逍遥丸”,等等。《祝福的耳朵》所强调的大部分危机都没有逃脱上述框架和规律。换句话说,这个故事的情节内容真的很有限。但是,太阳底下没有什么新鲜事,一个固定套路的故事,未必能对一个风格强烈的创作者形成约束。情况就是这样。就整体效果而言,张猛的首次亮相绝对是引人注目的。说他交了一份优秀的答卷,宽容一点也不过分。
很明显,这是由于丰富的情节外细节,地道的语言,生动的对话,甚至高超的表演,可以概括为黑色幽默。我们被作者的表达所加冕,同时也可能代表着作者的态度、风格甚至境界。为了使问题更清楚,我们可以比较一下黄健中的新年。春节是中国人最大的传统节日。把一个平时很少见面的家庭聚在一起享受天伦之乐,也是老两口的美好愿望。但这个大家庭不是一盏省油的灯,大家都在想,于是各种矛盾积累叠加,最后在饭桌上爆发出来,造成一个欢乐的团圆之夜,鸡飞狗跳,让人心烦。平心而论,在内容和表达上不乏深刻,但从剧情设定来看,所有的问题都是铺就的,以达到混乱无法结束的结果。期待是必须的。同理,在《祝福的耳朵》中,王之前所有的撞墙遭遇,其实都是为了最后的血战爆发,对于明眼人来说是不可逆转的。够男人吗?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本性难移。但是出血后会怎么样呢?悲剧结局发人深省?就创作而言,如果仅限于此,是不是太想当然了?因此,与王在《祝福的耳朵》中摔倒后的顿悟和逆转形成对比的,不仅仅是另一种结局的可能,而这种在生活中吃苦耐劳的态度恰恰印证了罗曼罗兰的名言: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看到真相后热爱生活。张猛把悲剧和喜剧包装在一起,变成了一种类似“庄严礼让”的姿态,自然属于这种英雄主义。
在视觉和境界之外,丰富的音乐元素直接展示了张猛作为电影制作人在声音和绘画方面的先天优势。就目前能看到的导演作品而言,其中一个值得注意的风格就是对音乐元素的热爱和精彩运用。在这部处女作小说中,可以说英雄走到哪里,音乐就跟到哪里,尤其是各种活跃音乐的狂轰滥炸,补充了电影的叙事和抒情功能。当然,因为用的太多太满,难免会被强加疯癫,走得太远。但不可否认的是,张猛在拼装拼贴上的天赋和气场,比如《骑驴》上从《万水千山总爱》切换到《很开心》,扭转了干坤的狂欢势头,有点库什图里卡式的荒诞。
最后,我们还可以谈谈表演。从《汽车守望者的七月》、《芬芳之旅》和《同一天出发》到这部电影,魏凡的角色总是在很大程度上重叠。都是老实人,好人,最后总会有大大小小的爆发。而且因为他的喜剧天赋,总会有或多或少的幽默场面。就能力而言,“老实的专业户”控制这种角色自然得心应手。至于有多好,主要看电影气质。电影强,表现就强。在此基础上,演出又会反过来促使影片更强,两者实现双赢。至于说烂片也有好的表现,这个就比较复杂了,大家不能认同。
作者迪·匪警
【耳朵大有福影评 《耳朵大有福》观后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