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勃迪伦诺贝尔文学奖 诺贝尔文学奖为什么颁给鲍勃·迪伦?( 四 )


在一次采访中,另一位文学评论家陈晓明也觉得将诺贝尔奖授予鲍勃·迪伦有点“奇怪”。他说:“也许这就是诺贝尔奖评委的个人品味,他们应该珍惜自己的青春。也许评委们读他的传记时,想起了自己的青春,有点行为艺术的意味,还有一种可能。或许诺贝尔奖希望大家不要那么重视。你们都猜阿多尼斯,那我就奖给鲍勃迪伦。我不希望大家觉得诺贝尔奖那么神圣。”
鲍勃·迪伦去北京旅行
2011年4月6日,鲍勃·迪伦在工人体育场举办了一场音乐会,吸引了近1万名观众。音乐会结束后,组织者葛花·莱恩在接受采访时说:“迪伦神父非常随和,不爱说话。这两天,我早早去了南池子,逛了北京胡同。演唱会结束回到后台后,迪伦还是说北京观众很热情。”
昨天谈到鲍勃·迪伦时,主办方的工作人员也表示,他已经表达了来中国唱歌的愿望。他有跑步的习惯,现在还在乐跑,北京。当时他戴着帽子,路人没认出来,但主办方有点紧张。
□译者周公渡谈鲍勃迪伦
你惊讶吗?
诺贝尔奖对他来说有点晚了
陕西青年诗人、作家周公渡对鲍勃·迪伦获奖并不感到意外。他甚至觉得“比我预想的晚了一点,几年前就该获奖了”。周公渡是中国翻译鲍勃·迪伦诗歌最多的译者,大约翻译了60或70首诗。2011年,他翻译的《久而久之慢行》、《吉普赛人》、《罗默》等27首诗在2011年《石林》杂志第四期发表,也是国内期刊首次集中出版。
你是什么时候开始关注鲍勃·迪伦的?周公渡说:“我从2010年开始翻译鲍勃·迪伦的诗,人可能是叛逆的。当时很多人说菲利普·罗斯和托马斯·品钦会得奖,所以我不这么认为。我说如果一个美国人获奖,应该是鲍勃·迪伦,他当时翻译了六七十首诗。事实上,自1997年以来,他已经多次提名诺贝尔奖,但排名并不高。80后、90后甚至更低,都没有引起大家的注意。”
在周公渡看来,鲍勃迪伦的获奖也是对诺贝尔奖评选标准的回归。“从80年代开始,诺贝尔奖评委的审美标准就非常保守。但是,如果我们看看之前的诺贝尔奖,它总是为世界提供新的认知方式,包括加缪和萨特,他们是人类精神的引导者,而不是保守者。近年来,诺贝尔奖的评选标准也进行了改革,包括去年授予非虚构文学作家的奖项。”提到很多人说鲍勃迪伦获奖太意外,他不认识。周公渡觉得这是很不礼貌的说法。“这只能说明我们平时的阅读审美太差,太狭隘。”
工作有什么好的?
简明扼要,意在言外之意
鲍勃·迪伦的诗歌在文学性方面有什么好的?周公渡觉得读他的诗会让人想到文学的源头在哪里。“如果你做个比较,会让我想起《诗经》里的歌谣,更像是乐府诗。他的诗非常简洁明了,没有复杂的文字,因为人自身的情感就足够了。此外,从美国诗歌的发展来看,他直接跳过了几代作家,延续了迪金森和惠特曼的传统。他们的诗也很简单。”
《随风飘荡的答案》是鲍勃·迪伦在中国广为流传的作品。但是,周公渡觉得这并不代表他的标准。鲍勃·迪伦有哪些好诗?“我非常喜欢他的每一首诗。在大众层面,《时间慢慢流逝》流传更广。《为你读诗》这个平台多次推这首诗,纪晓君等人也背诵过。其实从诗歌的水准来看,我更喜欢他的吉普赛人,他的诗歌最大的特点就是“意犹未尽”。当你读这首诗的时候,第一次感觉词很简单,但是再读一遍,这些词之外就会有更深的含义。”
2006年,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了鲍勃·迪伦回忆录的第一卷《像滚石》,周公渡认为这是中国最好的一本书,也体现了鲍勃·迪伦的写作水平。“这是他自己的回忆录,文字简直太美了。就像读罗素的西方哲学史一样,这个水平太高了。此外,译者还最大限度地体现了原作者的写作水平。”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