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绕麦田求野荠

时绕麦田求野荠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已是初冬 , 又到挖荠菜、吃荠菜的季节了 , 抽个冬阳暖暖的日子 , 我和爱人到城郊田埂、林间 , 寻寻觅觅挖荠菜 , 一棵棵荠菜长得青秀秀、鲜灵灵 , 散发出缕缕特有的香味 。我爱吃荠菜 , 可凉拌可清炒可煲汤可做粥 , 用荠菜调馅儿包饺子、做馄饨、摊煎饼 , 味道更美 , 品不尽的是那种诱人的清香味儿 。
荠菜 , 又名荠、地菜、地米菜、鸡心菜、护生草 , 十字花科荠属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 , 是一种冬春寻常的野菜 , 不仅味美可口 , 而且营养价值高 , 富含蛋白质、脂肪、膳食纤维、碳水化合物以及各种维生素、微量元素等成分 , 还可入药 , 具有和脾、利水、止血、明目的功效 , 是一种药食兼备的野菜 。
古人对这种甘甜爽口的野菜早有记载 , 《诗经·邶风·谷风》中写道:“谁谓荼苦 , 其甘如荠 。”诗中的主人公说 , 谁说荼菜味苦难下咽 , 我吃来却像荠菜那样甘甜 。可见 , 先秦时期人们已经开始采食荠菜了 。
时绕麦田求野荠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荠菜耐寒 , 是一种越冬野菜 , 它和冬小麦一样 , 秋天绽芽出苗 , 越过漫长的冬季 , 不畏霜雪严寒 , 甚至顶着一层冰凌都能生长 , 展现它那清爽鲜灵的模样 。西晋文学家夏侯湛在《荠赋》中写道:
钻重冰而挺茂 , 蒙严霜以发鲜 。
舍盛阳而弗萌 , 在太阴而斯育 。
永安性于猛寒 , 羌无宁乎煖燠 。
齐精气于牧冬 , 均贞固乎松竹 。
意为一般草木只有等天气缓和了才破土而出 , 荠菜却凌寒而出 , 长势茂盛 , 鲜灵之气勃发 , 其精神可与松、竹比肩 , 可见其品格 。南朝宋人卞伯玉也写有《荠赋》 , 诗中有句:
终风扫於暮节 , 霜露交於杪秋 。
有萋萋之绿荠 , 方滋繁於中丘 。
赞美荠菜凌寒傲雪 , 成为冬日田野上一道绿意盈盈的风景 。
时绕麦田求野荠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荠菜的风味之所以令人喜爱 , 更在于它有故土味、乡思情 。盛唐时的大宦官高力士一生对唐玄宗忠心耿耿 , 后被诬陷而流放黔中道 。行至巫州时 , 高力士见其地荠菜多而人不食 , 感伤不已而作《感巫州荠菜》云:
两京作斤卖 , 五溪无人采 。
夷夏虽有殊 , 气味都不改 。
荠菜不论生于何地 , 不论贵贱与否 , 它那鲜美香甜的味道不会改变 。作者借物言志 , 表明自己无论何时何地 , 都会永葆本色 , 表达了这位老奴对主子的赤胆忠诚 。另一方面 , 也说明荠菜在唐代已是人们爱吃的鲜美野菜 。
到了宋代 , 食荠之风更盛 。北宋诗人苏轼不仅是大文豪 , 也是有名的吃货 , 他对荠菜这种鲜美的野菜钟爱有加 , 盛赞其为“天然之珍 , 虽小甘于五味 , 而有味外之美 。”在贬官外放时 , 他生活窘迫 , 常与乡邻漫山遍野采挖荠菜 , 用荠菜、黄豆和粳米煮粥食用 , 谓之“东坡羹” , 并在给友人的信中赞道:“君若知其味 , 则陆八珍皆可鄙厌也 。”“不用鱼肉五味 , 有自然之甘 。”他在给弟弟子由的诗中 , 提及采挖荠菜做粥羹:
新春阶下笋芽生 , 厨里霜虀倒旧 。
时绕麦田求野荠 , 强为僧舍煮山羹 。
——《次韵子由种菜久旱不生》
因为旱情严重 , 园中种菜不行 , 那就去麦田里挖荠菜吧 , 做出的荠菜羹堪比寺院老僧做的美呢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