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色星球纪录片 《蓝色星球II》:美丽又昂贵的纪录片范本

◎梁坤
播出季改变了中国观众的观看习惯,最终从电视剧和娱乐节目延伸到纪录片。每周都有越来越多的电影等待上映。这一次,BBC推出了纪录片《蓝色星球2》。自2001年BBC首播《蓝色星球》至今已有16年。随着观念的转变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我们可以从那个蓝色的秘密中探索,发现更广泛、更深远的新思想。前不久,《野谍》横扫荧屏,《蓝色星球2》再次强势出击。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野生动物电影制作人之一,BBC自然历史部这次又做了一次努力。
一部优秀的自然纪录片肯定是很贵的。首先,它的时间成本很高。户外拍摄有很多不可控因素,很多自然景观和动物行为需要等待,拍摄周期长也意味着更多的资金消耗。如果需要一些特殊的摄影器材,对于效果来说不可能很软,所以自然纪录片不仅拍摄难度大,还会烧脑烧钱。《蓝色星球2》就是这样被“烧”的:创作历时4年,主创作团队125趟,出访39个国家,水下拍摄耗时6000多个小时,有时追踪一个故事也要100多个小时。使用的设备从第一季拍摄时的16mm胶片相机,变成了6K高清数码相机,租了几艘深海潜水器,可以潜到1000米深的海底,在那里工作十几个小时。为了实现视角的多样化,这一次用吸盘把相机附在大型海洋生物身上,拍出来的照片就像骑在它们背上一样。大卫·阿滕伯勒的评论继续在电影中使用。91岁的他,实力没有下降,叙述充满悬念。在音乐部分,曾为《地球脉动2》《盗梦空间》空配乐的汉斯·季默受邀领衔,收银台阵容依旧豪华。
之所以要先强调这部纪录片,是因为只有了解成本,才能真正了解它的美好。16年前的《蓝色星球》好看吗?从当年的角度来看,非常震撼,但如果用现在的眼光重新审视,只能说是一种与当时的技术水平完美契合的审美。自然纪录片高度依赖科技。没有技术条件的支持,图片和叙事是无法做到完美的。如今技术在很多方面已经超越了人类感官的极致,还在不断刷新技术指标的极限。所以这一次海洋会以异常清澈透明的蓝色引人入胜,细微的生物和极微弱的光线不再是记录的盲点。大量的高速摄影图片放大了动物的行为,增加了形式美感,而运动的延时摄影记录了真实而感性的变化过程。
【蓝色星球纪录片 《蓝色星球II》:美丽又昂贵的纪录片范本】海洋覆盖了大约70%的表面积,对人类来说既熟悉又寒冷。随着观众的挑食,他们想读故事,奇怪的,极端的故事,但这种陌生感应该会导致感同身受,极端的放松是必要的。水下生物的日常生活早已是我们的常识。在它们觅食、狩猎、求爱、繁衍、死亡的时候如何陌生化?要不惜任何代价选择一个有特色的环境,花时间寻找不同的方式。深海涌动的温泉,大洋中脊的盐湖奇诡,精致多彩的珊瑚礁……探索前所未有的田野,一一解锁奇观。会用工具吃掉蛤蜊的猪牙鱼,会改变性别的驼背鱼和北极海象来争夺浮冰的生存...从前所未有的角度,新鲜的故事由此而来。其中,在大堡礁能使用工具的猪牙鱼的故事来自一篇学术论文。从研究阶段到找到敲蛤的猪牙鱼,再到和它一起生活100多个小时,屏幕上精彩的段落终于浓缩了。一个我们熟悉又陌生的新世界,纯粹又刺激,只是一点点精心打造。
除了优秀的环境和故事本身的素材,如果电影看起来很新鲜,很抓人,视听语言系统的构建也需要创新。综上所述,《蓝色星球2》的特点是快节奏的慢动作和小情节的重笔墨。高速摄影的应用放大了细节,但画面中动作速度慢带来的副作用是整体节奏降低,时间长了容易产生催眠效果。如果增加拍摄次数,缩短每次拍摄的时间,更快的剪辑节奏会增加信息量,高速摄影所覆盖的精致瞬间会得到适当的保留,一举两得。小剧情重笔墨是指影片中很多相对简单的行为,比如捕食,要通过转移多个座位从多个角度强调,特写要给到位。同时要用片段来梳理节奏的紧迫性和情绪的紧密性,从而产生强烈的代入感,牢牢吸引观众的注意力,有时还会通过叙事策略留下伏笔。合适的配乐和精致创意的音效为画面外的观众创造了足够的想象力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