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军抗日电视剧 抗战剧应对娱乐化:日军国军死亡数一样 拒夸张( 二 )


事实上,横店不仅提供了充足的道具和逼真的场景,还牢牢把握住了这股浪潮。2008年,横店集团成立浙江横店影视制作有限公司,先后投资拍摄《窑火》、《弦上之箭》、《狼烟遍地》等抗日剧。
在横店成为“抗日根据地”之前,中国电视剧的主题已经在很多战场“战斗”过。从2002年到2003年,《黑洞》《雪无痕》引领了观众的奇迹。2004年,《六组大案》走红,涉及的剧成为最受欢迎的类型片。当时影视制作单位都在瞄准这个投资目标。然而,转折点刚刚到达顶峰。2004年,《电视剧审查管理规定》出台,当年涉及的电视剧不再允许黄金时段播出。
目前的案子没有破,“帝王将相”复活了。从2005年开始,古装剧开始流行。在《大宋狱官》中,演员何兵换上青衣帽,扮演一个1000年前的“世界法医学之父”,仍在做破案的任务。
古人破案的速度,经过一年的暴涨,终于放缓了。2006年,古装剧播出被限制。按照规定,古装剧每年只能占总播出量的10%,黄金时段每晚只能在当地电视台播出两集古装剧。那一年,大陆古装剧的数量开始下降到九部。
那一年,全国电视观众开始与一位名叫“安在天”的情报官员一起破译敌特的密码。《暗算》引领了继古装剧之后的谍战剧潮流。随着2008年底孙、、共同进入“军事系统”,中国“保守秘密、防止间谍活动”的高潮随之而来。谍战剧和反特剧相继推出。黄金时段,电视机开机。几乎每个地方电视台都有斗智斗勇的情报人员。
2009年谍战剧、反特剧、情感剧被批“格调低下”、“价值混乱”,最终由高调变为“潜伏”。
横店影视制作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志江看到这几年整个行业都搬到了各条战线,他回忆说,从那以后,每次拍一部剧,他都会仔细咨询相关行业部门领导的政策。最后的结论是,抗日剧最安全。
编剧和导演四年前就想到了《亮剑》的走红,于是又回到了抗日前线。“我的团长,我的团”和“我哥哥叫刘舜”是2009年产生的。投资者也认定了这个战场。2007年后,在房地产不景气、股市不景气等因素的影响下,大量资本进入电视剧制作行业,但圈外老板对这个行业并不了解,所以谍战就是谍战,抗战就在一线,每部剧再打一两个明星,就这样抽出了一百万抗日军队。
《弦上之箭》以“弓箭对抗魔鬼机枪”为卖点,其编剧、制片人只写了《莲花灯》、《神奇手机》等魔幻剧九年;在《走向枪林弹雨》中,用发胶扮演帅哥的吴奇隆在偶像剧中一举成名,而来自台湾的导演林建中则开始了他的武打生涯。
“整个行业的创作者都把握不住风的脉搏,现在只能躲在反战剧里。”编剧解释了九年。
黑色符号
“那我为什么还吃力不讨好?就让日本人变得白痴而简单。”
剧组如洪水般涌入,横店迎来了又一个“春天”。一个比较有利的背景是国家的影视形式鼓励红色文化。2005年,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组织拍摄了一批展示抗日战争的影视作品。
统计显示,从1949年到2004年,中国有150多部关于抗日战争的电视剧,平均每年约3部。2005年完成播出的电视剧20多部,2012年电视剧70多部。
这个热潮首先催生了最底层的群众演员。现在“漂泊”的演员比往年多了几万。除了演“炮灰”“死尸”,他们整天都在演员公会的一个官方论坛里,等着任何不能再小的公告。这里龙蛇混杂,以至于2011年横店也查出8名逃犯,有的甚至成了小明星。
为了让演员更容易入戏,横店影视城每年还会聚集一些男演员进行为期一周到半个月的军训,学习排队、持枪等技能。
然而,刘志江并不认为横店是“抗日根据地”。在他看来,“横店只是抗日剧的‘代工厂’,真正的设计和策划是我们整个文化生产机制”。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