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子陵 秀丽江山之长歌行严子陵结局喜欢谁 为什么隐居不帮刘秀揭秘( 二 )


建武十七年(公元41年),光武帝刘秀曾再一次征召严子陵,严子陵也再一次地拒绝了,并索性回到故里陈山隐居起来,没过几年,便老死在家里,享年80岁。
严子陵隐居的真正原因揭秘——
在光武帝刘秀当上皇帝后,严子陵是很有机会做官的,但他不仅没有去做官,反而隐居了。当刘秀在全国寻找他的时候,严子陵竟然藏了起来。
“及光武即位,乃变名姓,隐身不见。帝思其贤,乃令以物色访之。后齐国上言:‘有一男子,披羊裘钓泽中。’帝疑其光,乃备安车玄纁,遣使聘之。三反而后至。”(《后汉书?逸民列传》)

严子陵 秀丽江山之长歌行严子陵结局喜欢谁 为什么隐居不帮刘秀揭秘


文章图片

严子陵的才华、能力与光武帝差不多,可能还有点强于光武帝。“少有高名,与光武同游学。”(《后汉书?逸民列传》)严子陵的才华很高,且与光武帝刘秀是关系很好的同学,凭此两点之中的任何一点,严子陵想做官都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但严子陵不但没有做官,反而是隐居起来。
严子陵是真的从心底就不想做官吗?笔者认为:不是,严子陵也是想做官的。
古代的读书人,哪一个不想通过做官而施展自己“济国安邦”的才华呢!“达则兼济天下”,是古代任何一个读书人的梦想。
学的满腹经纶而隐居的人,的确是有的,但并不多,隐居也常常是不得不的,并不是最初的本心就是想隐居的。他们的隐居常常是不得不的:或是生逢乱世,才华难以施展;或是为了避祸,而安身保命。严子陵隐居的真正目的是:为了避祸。
张良为避祸而拒绝刘邦“自择齐三万户”的封赏,而选择了“留”那个很小的地方,并“辟谷”。后来的事实证明:张良是很有远见的。严子陵宁肯隐居也不肯做官:也是颇有远见的。
严子陵如果与光武帝始终保持同学的关系,对严子陵而言,是很安全的。倘使严子陵做官了,那就与光武帝刘秀成为了君臣关系。一旦成为君臣,时间短,可能还不会有什么危害。
即使光武帝刘秀不满意,也没有什么大问题,因为同学之情依然存在。时间长了,是很难说的。同学之情逐渐淡化,君臣之情逐渐成为主导。倘使皇帝不满意了,那危害可能就要大一些的。
甚至可能会有不测之祸临身的。俗语有“伴君如伴虎”呀!加之严子陵的才华与能力又超过了皇帝,其才华与能力可能会成为严子陵丧命的原因之一。纵使光武帝刘秀念其旧情,不会加害严子陵,但是也很难保证小人不进谗言的。如果小人进谗言的时间长了,难免不会给严子陵带来危害的。
另外,严子陵做官最危险的一点是:严子陵的同学侯霸已经做了宰相。
按照正常的理解:严子陵的同学做了宰相,严子陵的仕途一定会一帆风顺的。有时,事实恰恰是:同学做了高官,自己要么远远地避开,要么就绝不能做官。否则,可能会有不测之祸。
孙膑与庞涓是同学,孙膑差一点就惨死在庞涓手中;韩非与李斯也是同学,韩非被李斯害死在监狱之中。
严子陵与侯霸是同学,且侯霸已经做到宰相之职,那么严子陵不做官就是很明智的。
据《后汉书?伏侯宋蔡冯赵牟韦列传》记载,侯霸“矜严有威容,家累千金,不事产业笃志好学”,“政理有能名”,“更始元年,遣使征霸,百姓老弱相携号哭,遮使者车,或当道而卧。
【严子陵 秀丽江山之长歌行严子陵结局喜欢谁 为什么隐居不帮刘秀揭秘】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