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利林恩 《比利林恩》120帧和24帧有什么区别? 更亮更流畅更清晰 被评像高清电视容易出戏

抛开那些高深晦涩的技术流,时光网小编最近观看了《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120帧/4K/3D全制式版本和24帧/2K/3D的普通版本,那么这两版在观感上到底有什么不同呢?
《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海报
由李安执导,乔·阿尔文、克里斯汀·斯图尔特、加内特·赫德兰、范·迪塞尔和史蒂夫·马丁等人主演的电影《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已经在今日登陆内地大银幕。在此前,打着120帧/4K/3D技术旗号的本片在首映时遭到两极分化的评价,也让其中涉及的技术革新再度升级成为公众话题。抛开那些高深晦涩的技术流,时光网小编最近观看了影片120帧/4K/3D全制式版本和24帧/2K/3D的普通版本,那么这两版在观感上到底有什么不同呢?一起来看看吧!120帧版让人出戏?
乔·艾尔文,影片中他每一个微小的表情都清晰毕现
在《比利·林恩》的宣传阶段,制片人等主创就强调影片120帧/4K/3D的制式能够给观众带来“极度清晰和真实的新视界”以及“全然实境的新体验”。在观看120帧版本时,你能看清演员面部的每一处细节,不光有毛孔、黑眼圈和青春痘等等皮肤“瑕疵”,还各种细微的面部表情,比如演员在情绪激动时下颌处的肌肉抖动,额头上暴起的青筋,或者是眼神的转动。有一场比利林恩全家一起吃晚饭的戏,中景镜头里两次出现非常小的苍蝇飞过,普通版本就很难看清楚。
太多打破第四面墙的镜头也会让人有些不适应
当画面来到极致清晰时,所有人的表演如同通过放大滤镜呈现在观众面前,这种沉浸式的展示一方面让角色的情感影响得以最大化,但另一方面又遭遇到观众过度关注演员表情与容貌细节而忽略剧情的“喧宾夺主”的情况。大部分评论者所谓“出戏”的评论大概也部分源于此。另外,为了营造沉浸感,摄像机在拍摄特写镜头近距离接近演员的面部时,人们的视觉也被动地锁定在演员的脸上,而120帧的特写镜头则会显得更加清晰,有些观众认为这些“反常”的镜头太过贴近被拍摄对象,以至于感到一种“侵犯他人隐私”的冒犯。从24帧一下子提高到120帧,也有观众感觉影片里人物的动作似乎变”慢“了,无论是走路、握手甚至流泪都比普通版稍微慢一点。黑白无声片时代由于帧数做不到24帧,如今观众看这些老片觉得里面的人物动作很快一样,帧数远超24帧时,相对出现动作变慢的错觉。24帧运动镜头让人有点晕
不同帧率下运动中的物体的清晰程度
所以在看24帧时,影片中摇动镜头的清晰度就大打折扣了,运动中的画面模糊甚至会造成观众的一种眩晕感,最明显的是士兵在伊拉克某个小镇市场巡逻的那场戏,转动的长镜头原本的作用是展示环境,但在24帧版中不仅看不清周遭的环境,还让人感到有点晕。第二个是普通版本全景画面的清晰度降低了,这些浅焦镜头给人一种看不清楚的感觉。比如比利·林恩所在的B班参加新闻发布会那场戏中的一个画面:镜头面对发布会台子上的士兵,前景是成排就坐的采访人员背影。在这个画面里,士兵应该是观众视觉的焦点,但士兵面部却不太清晰,这种情况也出现在其他中全景镜头里。当然这里说的不清晰是个相对120帧来说的概念,24帧的画面质量也足够保证观影。120帧银幕亮度更胜一筹
120帧版本摘掉和带上眼镜后的亮度不变,实属难得
在时光网小编看的两场两个版本来看,120帧的屏幕亮度远超24帧普通版,也超过了IMAX和杜比等反应设备。普通3D电影,观众戴上眼镜时画面要比摘下眼镜时暗很多,但120帧/4K/3D版本中,戴着眼镜和摘下眼镜感觉亮度没有差别。虽然亮度和分辨率没有直接的联系,但是亮度提升能给人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画面中的一些细节自然而然更加清晰,随之而来的就是画面信息量加大,有些镜头会让观众有些应接不暇。24帧能“弥补”电影感?《比利·林恩》120帧被人诟病最多的当属“电影感”的缺失,这也是高帧率和高清晰度对人们惯常观影体验的一次冲击。120帧为画面带来更流畅的运动镜头,4K带来更清晰的画面,但观众在面对大银幕时很难不产生一种在看高饱和度、高分辨率的高清电视的既视感,有些画面和商场4K电视宣传片几乎一样。这样营造出来的过于写实的画面和我们自己用DV拍摄的画面差不多,也失去了观众与电影习以为常的距离感,或者说电影给出的梦幻感。这种情况主要出现在120帧和60帧版本中,24帧版里会有所缓解。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