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优特色产业推动农村发展

【做优特色产业推动农村发展】本文转自:云南日报
做优特色产业推动农村发展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做优特色产业推动农村发展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科技“点豆成金” “云豌18号”惠农增收
3月23日下午 , 易门县浦贝彝族乡草箐村鲜食豌豆早蚕豆交易市场刚一开门 , 从周边村子赶来卖豌豆的农户就急切地涌进了市场 。“这筐豌豆真好 , 饱满又新鲜!”“4块5给卖?”“赶紧抬过来嘛……”空旷安静的市场一下子充实热闹起来 。1个多小时后 , 前来收购豌豆的客商就已收获满满 。这些甜脆可口的豌豆 , 经过分级、装箱、运输等环节后 , 迅速走向玉溪、昆明、贵州、武汉、长沙等地居民的餐桌 。
“草箐村今年种了2137亩豌豆 , 占全村小春作物种植面积的52.6% , 主要种‘云豌18号’和‘长寿仁’两个品种 。今年豌豆收购价还不错 , 平均每公斤4.5元 , 高的卖到6元、7元 。按每亩平均产量600公斤、平均收购价4.5元来计算 , 平均亩产值有2700多元呢 。”草箐村委会驻村第一书记、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莫发云告诉采访人员 。
莫发云提到的“云豌18号” , 由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育成 。该品种高产稳产、适应性广、抗白粉病 , 荚质硬耐储藏运输 , 荚籽外观品质优异 , 鲜籽粒吃味鲜甜 , 是用于生产鲜食籽粒的优质豌豆品种 。2014年通过云南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 , 2018年通过国家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 , 近5年来在省内外年推广种植10万余亩 。
“云南是我国豌豆种植面积和产量最大的省份 , 鲜食豌豆种植面积占90%以上 。”国家食用豆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省农科院粮作所研究员何玉华介绍 , 云南鲜食豌豆上市早、品质好 , 不但丰富了人们的“菜篮子” , 更鼓起了农民的“钱袋子” , 已成为促进山区农民增收致富的特色支柱产业 。(采访人员 陈云芬)
“流量”变“留量” “文旅+”兴起文旅村
坐丛林小火车、品养生药膳、住星空泡泡屋、买当地土特产 , 曲靖市罗平县板桥镇品德村委会的云上村民小组和安勒村委会的维古村民小组蹭足了2022年罗平县油菜花文化旅游节的热量 , 新鲜事频繁上演 。
“罗平不仅风景优美 , 美食也很吸引我 , 尤其是油菜花入菜让人觉得很新奇 。”来自重庆的游客黄先生不但吃得爽、住得爽、玩得爽 , 而且还买得爽 。离开时 , 他买了4000多元的油菜花蜂蜜和当地腊肉 , “快递回去 , 和亲戚朋友一起分享 。”
云上村和维古村的变化 , 得益于乡村振兴的好政策 。
“云上村之前虽然有很多人来旅游 , 但却留不住游客 。”品德村委会党总支书记张甫辉介绍 , 为了将“流量”变成“留量” , 板桥镇通过积极探索将其定位为研学旅居村 , 让村党支部积极与村民协商 , 成立云上村合作社并将村民的闲置房屋等流转整合起来 , 打造共享食堂、共享宿舍、共享菜园、摄影探险等 , 将文旅与研学相结合 , 探索出下地劳作、吃大锅饭、住大通间等“土味”体验路子 , 先后吸引了60余个团队前来开展研学团建活动 。
同时 , 中医理疗馆、药食同源馆、中医小儿推拿馆、中医文化展示馆等康养理疗馆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维古村 。
安勒村委会党总支书记张荣排介绍 , 在乡村振兴中 , 维古村民小组实施“人才回引”计划 , 引回从事中医保健、药食同源本土人才4名 , 创新探索出“康养+”振兴路子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