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自主运行的部分

作者:黎荔
我们自主运行的部分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记忆划分为两种 , 一种是我们死记硬背的那种机械记忆 , 一种是无意识的纯粹记忆 , 完全不由自主 , 与本能和直觉相关联 。
看过北京大学汪丁丁教授的文章 , 他认为当代脑科学最深刻的成果是发现了“场景记忆”与“语义记忆”以及它们之间的根本性差异 。场景记忆(episodicmemory) , 心理学家称为“暖记忆” , 目前仅见于人类和少数会唱歌的鸟类 , 1982年开始研究 , 至今模糊不明 。人类之所以有“历史感” , 脑科学家相信是因为有场景记忆能力 。与场景记忆相对而言 , 心理学家认为是“语义记忆”(semanticmemory) , 又称为“冷”记忆 , 就是背单词时我们用到的记忆能力 。暖的和冷的记忆 , 是人类可读取和改写的长期记忆的最主要部分 。暖记忆的开发与扩展 , 至今仍是难以把握 。暖记忆应该是属于无意识的部分 , 冷记忆属于意识部分 。
我立刻联想到了现今在世的最有影响力的心理学家之一丹尼尔?卡尼曼(DanielKahneman)的名著《思考:快与慢》 , 他认为大脑是以双系统方式运行的 , 有快与慢两种不同的运行模式 , 卡尼曼将其称之为系统1和系统2 。
系统1的运行是无意识且快速的 , 不怎么费脑力 , 没有感觉 , 完全处于自主控制状态 , 依赖情感、记忆和经验迅速作出判断 。
系统2将注意力转移到需要费脑力的大脑活动上来 , 例如复杂的运算 。系统2通过调动注意力来分析和解决问题 , 并作出决定 , 它比较慢 , 不容易出错 , 但它很懒惰 , 经常走捷径 , 直接采纳系统1的直觉型判断结果 。
系统1自动运行 , 系统2需要被激活;系统1速度快 , 计算负荷低 , 系统2速度慢 , 计算负荷高 。系统1不断为系统2提供印象、直觉、意向和感觉等信息 , 并且系统2通常会毫无保留地接受系统1的建议 。因此 , 人类大脑默认的模式应该是系统1 , 而不是系统2 。
在这个意义上 , 真正的才华是教不出来的 。因为 , 人的成长根本不是知识的成长 , 成长的背后有一个本质:时间和空间 。在时间和空间中存在延续的我们 , 日复一日 , 年复一年 , 累积起很多微小的、无法察觉的无意识的基层 , 也是我们生命的基础 , 当有一个这么厚的基础时 , 冰山的顶部才能浮出水面 。生活里面有很多东西 , 如果马上确定它是否有用 , 是很可惜的 , 那么多进入我们、投射累积的东西 , 只是在塑造我们的底色与基石 。人其实每时每刻都在认知 , 并非只在机械记忆或是课堂听讲的时候 , 才是输入状态、学习状态 。在我们醒着的时候 , 系统1就已处于自主运行状态了 。无意识的行为 , 时时刻刻参与着一个人品格的形成 。
【我们自主运行的部分】也许这可以用来解释莫拉维克悖论(Moravec'sparadox) , 即由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学者所发现的一个和常识相佐的现象 。和传统假设不同 , 人类所独有的高阶智慧能力只需要非常少的计算能力 , 例如推理 , 但是无意识的技能和直觉却需要极大的运算能力 。有些问题非常容易用机器来解决 , 有些问题其实是难解的 , 而且是令人难以置信的困难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