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设计案例 案例实践 | 英国城市设计与城市复兴(七)泰晤士南岸——小记碎片大厦兴建始末及伦敦桥区复兴( 二 )



图15 森林山全景景观中,这座充满未来感的建筑统领了城市天际线
然而,对于许多“渴望伦敦塑造崇高的首都形象”的支持者来说,碎片大厦的诞生意味着“伦敦真正进入21世纪”。YouGov机构2014年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57%的人认为碎片大厦改善了伦敦的天际线,仅15%表示这让天际线变得更糟。支持者们称赞碎片大厦“反射幕墙可以随着光线和季节产生变化,是伦敦天际线中美丽的组成部分”、“优雅地摆脱了背景限制”。与此类似,位于金融城的“小黄瓜”也获得了52%的支持率;但被诟病设计不佳的“对讲机”大厦仍被大多数市民认为对天际线产生了负面影响。
另一方面,伦敦现有的城市景观管理框架也受到质疑。目前伦敦高层建筑分布建立在遵循景观管理框架和TOD邻近区域优先的被动逻辑上,造成了高层散布城市各处的不良局面。建环委的前身皇家美术委员会认为“高层建筑可能具有积极的审美优势”,建议“将高楼大厦分成集群来整体塑造”。整合的建筑轮廓会取得更好的效果,甚至可以反过来突出历史地标的视觉主导地位。例如202m的苍鹭塔建成后成为金融城建筑群的中心,整体形成弧形的轮廓线,较好地衬托出一侧的圣保罗大教堂的穹顶。

城市设计案例 案例实践 | 英国城市设计与城市复兴(七)泰晤士南岸——小记碎片大厦兴建始末及伦敦桥区复兴


文章图片

图16 苍鹭塔建设前后的天际线对比
资料来源:参考文献
4 小结
以碎片大厦为例,标志性建筑的内涵已经超越建筑学关于功能与形式的讨论范畴,它的选址、建筑形象、审美取向等受到政治、资本力量的强势作用,以区域品牌塑造和其带来的高额经济回报为首要目标,因此容易导致良莠不齐、耗费严重,甚至遭到公众调侃戏谑的局面。然而从历史案例来看,一部分如今受公众尊重的标志性建筑也曾经历挑战传统美学范式的争议,但最终随着社会变迁而逐渐引导公众审美能力及城市文化软实力的整体提升。因此在标志性建筑诞生背后的势力博弈中,建筑师应担负起更加显著的能动性作用——坚守高水平的实践立场与方法,优化城市文脉;坚守更加长远的价值观,切实关切被忽视群体的社会利益等。
参考文献
卢峰, 蒋敏, 傅东雪. 英国城市景观中的高层建筑控制——以伦敦市为例. 国际城市规划, 2017, 32: 86-93.
杨震, 周怡薇, 蒋笛. 标志性建筑与城市文脉:基于伦敦案例的批判性述评. 城市建筑, 2017, 33: 46-50.
AUTHORITY G L. Revised London view management framework, LVMF. London, Greater London Authority, 2010.
GASSNER G. Seeing capitalism in the view.Urban Design Group Journal: Tall Buildings, 2016, 139: 23-25.
STRELITZ Z. From guidance to action. Urban Design Group Journal: Tall Buildings, 2016, 139: 14-15.
MATHEWSON D. Whither London’s skyline?. Urban Design Group Journal:Tall Buildings, 2016, 139: 20-22.
EDWARD D. London bridge/the shard. Architectural Design, 2012, 82: 22-27.
CTBUH. Europe special issue: 2013 London conference. CTBUH Journal, 2013.
CARMONA M. The formal and informal tools of design governance. Journal of Urban Design, 2017, 22: 1-36.
作者:于丹阳,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建筑学硕士研究生
杨震,英国卡迪夫大学城市设计博士,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教授
系列文章
英国城市设计与城市复兴当雾霭远去——泰晤士河滨水空间的复兴
本文为本订阅号原创
【城市设计案例 案例实践 | 英国城市设计与城市复兴(七)泰晤士南岸——小记碎片大厦兴建始末及伦敦桥区复兴】欢迎在朋友圈转发,转载将自动受到“原创”保护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