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年丽江地震 我们曾经以为找到了预测地震的真谛 结果却收获了巨大的教训( 二 )


他们建立的地震预报系统,其具体运作分为长期预报、中期预报、短期预报和临震预报四个阶段。其中,短期预报与临震预报,对引导人们躲避地震才有真正意义。他们建立的地震预报系统分为长期预报、中期预报、短期预报和临震预报四个阶段。其中,短期预报和临震预报对指导人们避震有着现实意义。
1974年6月7日至9日,国家地震局召开了地震形势讨论会。在这次会议上,地震局认为未来一两年华北、东北6个地区有发生大地震的危险。
其中,这次中期预报就包括了辽宁海城地区。后来现实是只有辽宁海城发生了破坏性地震,其余地方并无地震发生。
但当时辽宁政府会后高度重视,要求抗震台每日报告震情。无独有偶,1974年12月辽宁本溪发生了5.2级地震,让人神经紧张。
在那之后,辽宁地震局也接连发布了丹东、盘锦-营口-熊岳、大连三个短期地震预报。但实际上一个都没有发生,都被证实是误报。之前发生的辽阳-本溪地震,事后也被证明是水库注水引发的,属于人为地震。
此后,辽宁省政府对地震的关注度大幅下降。这使得海城1月5日以来的小地震很少被注意到。
直到2月3日傍晚,该地区小震活动骤然增多,才引起省地震局的高度警觉。傍晚至午夜,地震台的值班记录里记下了33个小震;到2月4日清晨8时,已监测到200多个地震,其中最大者达到ML5.1级。
甚至于个别居民的屋顶和烟囱已经倒塌。因此,不少居民还没有收到官方通知时,就已经自行疏散了。甚至个别居民的屋顶和烟囱都倒塌了。因此,许多居民在收到官方通知之前就已经撤离了。
如此频繁严重的前震集中在同一区域,让地方官员很快紧张起来。因此,他们将地震观测者关于一两周内将发生大地震的预测解释为立即发生。因此,他们立即组织人员,部署并开展了紧急防震工作。
看到这里,你应该明白了大概:地震局所做的短期预报,抑或是临震预报,基本上是错误的,对这海城成功预测没啥关系。相应地,反倒是政府人员应会错意下达的指令恰好成功实现了海城地震的“临震预报”。
而由于当时的居民普遍学习过相关的抗震知识,所以早在预报之前,它频繁剧烈的前震就使居民自发组织避震了;由于当时的居民普遍学习了相关的抗震知识,在预报之前,其频繁而剧烈的前震使居民自发组织避震;
研究人员进一步发现,地震中的低伤亡人数并不完全取决于事先逃离。也有一部分是因为当时的建筑结构有利于抗震。
当时震中一带城乡多数居民所住的房子,都是木砖混用。它是用木头构建房屋的立体架构,砖墙则砌在木柱之间,没有承重功能。当地震发生时它们往往只倒砖石墙,木架构并没有改变。所以这样地震发生时留下帮助幸存者逃生。
然而,在当时的海城地震报道中,这些细节大多偏离事实或被忽视。相反,一些所谓的“地震活动-短暂平静-大地震”等地震规律被夸大了。从这条规则延伸出来的海城经验,在接下来的30年里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但历史的真相是官方对海城地震的预报算得上是阴差阳错的结果。这也是为何海城经验再也没起过作用的缘由了。
和其他地震一样,当时海城的动物异常行为和地光等异常现象也被民间专家津津乐道。但事实上,没有科学依据支持这些说法。
没错,自然界中不少动物确实存在着比人类敏感得多的感觉系统。尤其那些靠穴居而生的动物更是对震动异常灵敏。
可一般在大地震来临之前,也会可能不同程度的前震。像海城地震这次连人都能感觉得到,那震前动物产生一些异常行为其实并不新奇。然而,在大地震之前,可能会有不同程度的前震。像海城地震,连人都能感觉到。动物在地震前有一些异常行为并不新奇。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