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泊的70后,故乡已经远去了

01
有人说:“锦城虽好乐 , 不如回故乡;乐园虽好 , 非久留之地 , 归去来兮 。”
70后的我们 , 一晃就50岁了 。
四十而不惑 , 五十知天命 。命运会如何 , 有了定数 。
多少人 , 还在回味 , 那山、那水、那人家——溪水里的小鱼、池塘里的鸭子、村口的古树、晒谷坪里的游戏、屋檐下的燕子、稻田里的青蛙、山涧的泉水、清晨的薄雾......
“连雨不知春去 , 一晴方觉夏深” , 如果把人生比喻成四季 , 我们已经是夏末秋初了吧 , 或者说 , 已经进入了秋天 。
曾经 , 梦想着自己是一个侠客 , 可以仗剑走天涯 , 在任何一座城市 , 都能扎根 。不管怎样 , 不回农村种地 , 就是最大的幸福 。
总有一些人 , 小时候 , 干农活太多 , 把自己难住了 。人还没有禾苗高 , 就要去割稻子;扁担压在肩膀上 , 生痛生痛 , 却不能放下 。
忽而回头 , 青春已经不见踪影了 , 故乡就在身后 , 却回不去了 , 只能远远地看着 , 心里涌动着莫名的酸楚 。
漂泊的70后,故乡已经远去了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02
村庄 , 已经远去了 。
记忆中的村庄 , 没有水泥路 , 也没有太阳能路灯 。
有的人家里 , 买了黑白电视 。每天夜里 , 村里人都围着电视机 , 享受难得的清闲时光 。
老屋是青砖或者土砖砌的 。能够建红砖屋的人 , 多半是村里的有钱人 。青青的瓦片 , 格外整齐 。古老的屋檐下 , 有铃铛 , 风吹过的时候 , 发出清脆的叮当声 。
村子里有一条石板路 , 通往远方 。爷爷说 , 这是官道 , 古时候有官员 , 坐着八人大轿 , 从路上经过;也有很多壮汉 , 从这里走到广东 , 挑盐回来 。
但凡有溪流的地方 , 都有拱桥 。拱桥年纪大了 , 侧面爬满了青苔、爬山虎 , 桥面上的石头 , 光溜溜的 。贴近一些 , 似乎能够听到马走过来的声音 。
最让人喜欢的 , 是村庄旁边的树林、田野 。
读者“阳光山水”说 , 小时候 , 他和父亲去稻田里背稻草 , 放在院子里 。
父亲会选择一棵大树 , 作为中心点 。稻草被扎成一捆一捆的 , 风干后 , 开始围着大树往上堆 , 形成好几米高的稻草垛 。
父亲站在草垛上 , 他站在地上 , 抓起一捆稻草 , 使劲往上扔 , 父亲稳稳妥妥地接住 。
稻草垛封顶了 , 刮风下雨也不怕 , 里面不会湿 。冬天里 , 顽皮的孩子 , 总是往稻草垛里躲 , 因为里面特别暖和 。
家里的耕牛 , 整个冬天 , 都靠吃干稻草 , 养精蓄锐 。
再回村里 , 路更宽了 , 小洋楼更多了 , 老屋要么被夷为平地 , 要么变成了残垣断壁 , 让人不敢相信 。
一些稻田 , 也荒芜了 , 再也没有了往日的生机 。
这里的村庄 , 到底不是我们梦里的村庄 , 站在其中 , 内心荒凉 。
漂泊的70后,故乡已经远去了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03
烟火 , 已经远去了 。
小时候的我们 , 日子过得很清苦 , 但我们天生就是一个吃货 。
炊烟起了 , 母亲站在门口喊:“回家吃饭 。”
一溜烟 , 我们就坐在了桌子旁 , 吃青菜萝卜 , 也特别香 。
其实 , 饭桌上 , 常常有特别美味的东西 。春天来了 , 母亲拿着长把的镰刀 , 去采摘香椿 。一碗香椿煎鸡蛋 , 味道特别好吃 。
开春的时候 , 母亲拿出一些糯米 , 磨成米浆 , 等水分滤出去之后 , 把米浆揉成长方形 , 再用芭蕉叶包好 。上锅一蒸 , 芭蕉糍粑就冒出香味来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