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退学后的出路 从北大退学重考上清华 一个“985废物”的出路

很多人意识到所谓的“刚上大学”只是一个谎言。
大三快结束时,杜青云从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退学。
对他来说,这个决定意味着更多的解脱。当时他已经有将近20个学分的课程不及格,再也不想忍受枯燥的课程和同学冰冷的目光。离开的那天,正好赶上五一假期。舍友出去玩,空空散落在宿舍里。外面在下雨。他没有带伞。他冒雨一个人去车站,离开了北京大学的校园。

退出
大学第一学期,杜青云能够一步一步地完成功课,但成绩平平。他想着拓展自己的社交生活,主动向另一位同样来自农村的室友透露自己的苦闷。“感觉大家都很忙,没人交流。”。对方斩钉截铁地回应,“那你可以找个会沟通的人”。
“他们可能觉得和我聊天的好处比成本少”。杜青云觉得自己可能在这个评价体系中被贴上了“低价值”的标签。他转向虚拟世界寻找发泄情绪的出口。有时候十几场比赛只是一天。

无法连接的孤岛
杜青云也知道,自己的情况在北大不是个案。
他注意到有一个同学是以省高考状元的身份入学的,但后来他“在边缘很灰暗”。他整天呆在宿舍不开灯,坐在床上看手机,玩电脑。隔壁宿舍的一个同学,被一大群的学术老师点名。“你为什么不交作业?”杜青云的印象是,这位同学也是类似的状态,沉默寡言,头发凌乱。他有时候会去隔壁串门,同学也不怎么说话,趴在桌子上做自己的事。
杜青云发现,这些人大多封闭了内心。我回长沙再读书的时候,班里有两个清华退学的学生,其中一个是他的高中同学。杜青云想和他谈谈自己的经历。他描述自己辍学是因为人际关系不好,不喜欢自己的专业。对方对这个话题没有表现出兴趣,支支吾吾,只说跟不上清华的课程。杜青云没有深入交谈。他知道,清华北大退学的故事,是一个不容易触碰的伤疤。
在知乎上,他看到了一些陷入怪圈的故事——从北大退学,再进清华,再从清华退学。他心中充满了忧虑。“太可怕了,不会发生在我身上。”。
复读的经历并没有他想象的那么有压力,话题依旧熟悉,他依然名列前茅。与其他学生不同,他花更多的时间思考如何重建自己,防止类似的事情再次发生。
他不想像以前那样做一个听话的好学生。因为抑郁症,他的精神状态很不好,但是老师坚持要他早起上课。他反对老师。提前完成作业后,坐在座位上发呆,看着课外书籍,和同学聊天。晚上学习的时候,他跑到食堂顶楼吹风,内心充满了叛逆的快乐。他偷偷买了一部手机。在顶楼,他整理思绪,把自己三年的大学经历化为文字,贴在“985废物引进计划”豆瓣群——他相信自己能在群中找到彼此产生共鸣的人。
有人鼓励他,有人评论“换位思考”。给他印象最深的是高考后收到一封私信。“我也是光华人,比你低一岁,马上就要退学复读了。”两人在微信上聊天。对方说退学的原因和他差不多。他不喜欢自己的专业,觉得自己被边缘化了。另外,他失恋了,“全世界都在背叛你”。
“我们能不能不让这种现象发生?”杜青云想把更多遇到类似困难的同学联系起来。他在豆瓣上成立了一个“北大辍学生”小组,专门针对已经辍学或从北大退学的学生。“至少有一门课不及格”。他希望群体中有更多的人能够表达自己,找出辍学的原因,互相帮助走出困境。
目前群内有9名成员,只有杜青云一人发文。
杜青云能理解,这个群体中的大多数人都是自我封闭的,不愿意表达自己。在他看来,辍学和“成为小镇上的问题制造者”有很多原因,包括出身家庭和教育问题。他了解到一些发达地区的高中都有职业规划和职业教育的课程,但他自己的高中却没有这样的机会。学生沉浸在自己的问题中,家长和老师都在说:“考上大学就好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