蟠螭怎么读 700余文物古籍展示孔子文化 国博昨起呈现“高山景行”( 二 )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的《论语》竹简

展览现场
第四部分:孔子题材艺术作品
这一部分选取了国画、油画、雕塑等40余件艺术作品,表达“孔子的生平与形象”、“孔子的思想与学说”和“儒学的国际化”。

41位当代艺术家创作了40多件相关艺术作品,表达他们对孔子文化的不同理解
重点展品解读
董边中

董边中
此组编钟共9 枚,形制、装饰花纹相同,大小依次递减。器甬、舞、篆、鼓部饰蟠螭纹,细密繁复,凹凸有致。9 器均铸铭文,字数不等,自名为“行钟”。春秋时期,编钟的数目比西周时期增加,构成完整的宫、商、角、征、羽五声音阶。
孔子说:“以诗为乐,立于礼,乐也”,认为音乐具有育人的功能。“乐”是配合各种贵族的礼仪活动而产生的舞曲。舞曲的音阶必须与享受程度相一致。不同场合、不同身份的人,举止不同,音乐不同。
东汉 《熹平石经》残石

东汉西平石刻典籍中的残石
汉武帝时期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孔子开创的儒学从此成为中国古代官方正统和主流思想,儒家经典成为官方指定教材。东汉灵帝熹平四年,令蔡邕等人校正儒家经典着作,把儒家七部经典抄刻成石书立于洛阳太学讲堂前。
《西平石经》是中国最早刻在石碑上的官方儒家经典。因其字体为隶书,故又称《一石经》,是东汉时期尊儒兴经的见证。
唐 荣启奇问孔子葵花镜

唐荣祺问孔子葵花镜
“孔夫子问曰答荣启奇”铭故事镜,又称三乐镜。画面故事源于《列子·天瑞》,荣启奇为春秋时人,孔子问荣启奇为何而乐。荣启奇答曰:以人为贵,我为人,一乐。男尊女卑,我为男,二乐。长寿为三乐。故事中包含着孔子“仁”的人本思想和乐观的人生智慧,但也反映了当时男尊女卑的社会现实。
明代《鲁传》黑漆洒朱秦

明代《鲁传》黑漆洒朱秦
孔子几乎一生都把古琴当成良伴,须臾不离,并且将琴瑟作为讲学的必修课,教诲弟子“士无故不撤琴瑟”。孔子归鲁之后,已年近七十,不再亲身出仕行道,长时间沉浸于诗乐之中。“删诗书,定礼乐”,对《诗经》305篇中的配乐一一弹琴歌之,加以完善匡正,“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
这架钢琴是仲尼风格的古琴。底部有“中和”二字和《陆传》的印章,还有一首五言绝句诗,名为《敬师》:“月封长江水,风微降,露清,去寂静处,知古情”。琴底刻“大明崇祯三年孟夏禄造二百三十四”字样。古琴仲尼体,又称“大师体”,据说是孔子所创。孔子曾经师从其师学琴,传奇之后以自己的理想发展了钢琴风格。虽然没有历史文献表明仲尼式古琴确实是孔子设计的,但用“仲尼”来命名这架钢琴确实很合适,因为它扁平、流畅、含蓄、大方的造型最能体现儒家中庸内敛的风格。
明《孔子圣迹图》

明代《孔子圣地图》
孔子生于鲁国,立志向学,学而不厌。中年之后,孔子以博学闻名,聚徒讲学,诲人不倦,并曾在鲁国为官。由于治国主张不被重视,孔子带领弟子长期周游列国,宣扬自己的政治理想。孔子经常被各国当权者咨询,但始终难以施展抱负。晚年的孔子回到鲁国,专心从事文化教育事业,成为伟大的思想和教育家。后人将孔子一生的行迹编为“圣迹图”,广为流传。
清《兰竹轴》

清《兰竹轴》
此画为郑板桥所绘,寄托了作者心中的“君子”情怀。“君子”是孔子的理想化的人格,君子以行仁、行义为己任。孔子将仁、知、勇当作君子之德。孔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后世儒家对“君子”做了更多的阐释和要求,君子成为后世追求的理想人格。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