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工厂到大明 从三峡染织厂到大明厂

三峡染织厂的由来前面已经提到过。自从1933年熊明富低价租地另建厂房,1934年夏天搬迁后,三峡工厂的生产经营达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平。到1937年,三峡工厂年产值已达到20万元,四川有19个配送点,有近400名工人和2万多平方米的厂房自行发电
1935年路过卢作孚,1938年路过北碚的刘国钧,带着装备和人才来到北碚。

带着工厂到大明 从三峡染织厂到大明厂


文章图片

刘国钧是江苏常州人。1930年,他回到自己参与创办的大伦机织厂,将其改制为江苏常州大成纺织印染有限公司,又称大成一厂。1935年,刘国钧想开拓四川市场,去四川考察,准备与卢作孚合作。没想到,卢作孚在上海,并安排了下一次广西之行。刘国钧回国后,在汉口找到了合伙人——汉口振环纱厂,合作开了大成四厂。大成系列从当年的1万锭发展到8万锭,资本从20万扩大到400万,开创了中国民族纺织业生产丝绒、灯芯绒的先河,是峡江地区的知名品牌。到1937年秋,大成与振环纱厂的合作到期,振环纱厂拒绝续约,选择退出。
淞沪会战打响后,卢作孚在南京配合翁文浩主持的搬迁委员会,利用民生公司的航运组织,赶制搬迁工厂的机器设备。他派萧本仁到江苏各地厂矿考察,商讨运输事宜。在常州,刘国钧希望与民生公司合作,卢作孚得到了消息。他一边同意,一边给三峡染织厂副厂长谢打电话,要他立即赶往南京。接到指示后,他去常州刘国钧谈判,达成合作意向,取了一个新名字,大明。可惜常州的这些装备虽然有一批被冲了出来,但是在长江上被日军空攻击了好几次,所剩无几。但从大成四厂撤出的设备有200台织机,很快从汉口运到北碚。

带着工厂到大明 从三峡染织厂到大明厂


文章图片

1938年1月底,大成第一批设备运抵北碚,实验区办公室也派人协助租购土地和扩建厂房。3月,刘国钧出现在北碚文星湾三峡厂房,一边安排设备安装,一边清理双方资产,一边与正在长江沿岸奔跑的卢作孚协商合作。初步确定大成公司、民生公司各持股15万元,设立大明染织厂,由查任厂长,谢任副厂长。
很快,汉口隆昌染厂也接触到了合作事宜,恰到好处。隆昌染厂也是汉口著名的染厂。三方讨论后,于1938年6月在重庆召开陕西街糖业改良会第一次筹备会议,讨论合作模式。成立股份40万元的大明染织有限公司,其中隆昌染厂占5万元,选举卢作孚为董事长,刘国钧为总经理。隶属大明染织厂,厂长查,副厂长谢。
大明厂安装调试了230台织机和印染设备,边磨合边组织生产,还为北碚市街供电。

带着工厂到大明 从三峡染织厂到大明厂


文章图片

7月的一个晚上,刚刚成立三个多月的四川中学师范系,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顽强地为社会举办了最后一场音乐会,主题是抗日,独唱合唱,小提琴和二胡独奏,丰富了社会。北碚人几乎没见过这种场面,其他国家有见识的人也会感到兴奋。毕竟这是抗战后的一年,而且是在一个小农村。像大明厂这样的员工有四个人,他们手里拿着三张票,但是他们不能都进去,所以他们宣布要回工厂,把电线剪断,这样大家就看不见他们了。这当然被大家骂了,但没被重视。演出结束不久,舞台上充满了情绪,当观众如痴如醉时,灯光在闪烁了两三次后熄灭了。演出草草结束,观众义愤填膺。
后来,大明厂官方解释说,那些不知道自己在哪里的工人只是在说些吵架的话。谁敢剪断电线?恰好最近几天嘉陵江的水位变化很大,工厂里用来取水的吸水泵动了,短路了,电机烧了,导致停电。我在此道歉。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