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影|儿女在外,父母的世界几乎被掏空了

本文转自:澎湃新闻
年关时节 , 乡愁爆表 。一幕幕的过年记忆 , 白天夜里循环放映 , 历历在目 。其中的主角 , 自然是父母 。
在这段特殊的日子里 , 乡愁催化、激活了儿时记忆 , 很多情节与过年有关 , 诸多细节都与父母千丝万缕牵挂在一起 。
记忆中母亲的戏份最多 , 父亲沉默、憨厚、木讷 , 乡土般存在 , 不善沟通 , 与家人、子女的交流少 。相比之下 , 母亲是家里的主心骨 , 家里家外存在感强 , 勤劳、善良、喜欢表达 , 孩子跟母亲沟通多 , 自然容易亲近 。
【背影|儿女在外,父母的世界几乎被掏空了】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 , 准确地说 , 是农民中的农民 。即便在农民世界 , 也有外人所不知的差序和分殊 。姑且不论不同地方、不同时代的农民存在差异 , 即便在一个微观的村社里 , 也有不能为外人所知的差异:这种差异只有身在其中 , 方有深切的体会 。
儿时 , 我们家就是生活在农民世界的末梢部位 。在外人眼里 , 这个皖西丘陵上的一个小村庄 , 地图上几乎没有丝毫存在感 , 但对于我的父母和我而言 , 则是整个世界 。
这个世界的几乎每个细节 , 都被我当年有限的人生阅历放大 。就那么一丁点大的地方 , 对于昨日之我来说 , 是一个大到几乎永难走出的世界 。
儿时的我 , 对于外面世界的想象 , 多是以这个小村庄为半径的 。外面的世界好像很精彩 , 但现实的世界很无奈 。小村庄限制了我们的想象力 , 就像铁凝小说中的“香雪” , 对大山外面世界的想象是以火车为媒介一样 。
在这个沉默无名的小世界里 , 父母穷尽其力来撑起生活的重压 , 只能以农民的方式向土地谋求生存 。他们有一种朴素的执念:只要手脚勤快 , 上天就会赏饭吃 。于是乎 , 他们竭尽所能去侍弄土地 , 认真对待每一寸土地 , 呵护好每一株庄稼 , 珍惜每一颗粮食 。
即便大世界的巨变 , 波及这个安静村庄时不再波澜不惊 , 余波震感对底层农民的冲击还是很大的 , 这冲击既是有形的 , 更是无形的 。对此 , 父母的感觉还是迟钝的 。他们仍然以自己的方式 , 执拗地守护着土地及其土地般的信念 。
生存压力之下的父母 , 也在倾其全能养育我们 。他们所能给的 , 倾其所有给了儿女 。
后来 , 我们兄弟妹仨先后离开父母 , 走到他们天地之外的世界 , 求学、谋生 , 寻找另一种生活 。
渐渐年迈的父母还是守在原处 , 在那个不再平静的村庄生活多年 。他们守护多年的土地 , 被跨省的高速公路穿心而过 , 离开土地的他们 , 才被迫“上岸”到城镇居住 。
沉默、淳朴的父母突然间面对拥挤、嘈杂的人群 , 有很多的不适 。加之儿女都在外面 , 他们的世界几乎被掏空了 。孤独、寂寞一直如影随形 。
如今交通和通讯都很便利了 , 甚至可以视频聊天了 。平时 , 我们也经常跟父母视频通话 , 但对于故乡那头的年迈父母来说 , 这种隔空交流并不解渴 , 并不能解决对儿女的思念之苦 。
他们虽然口上不停地唠叨 , “你们一定要照顾好自己 , 不用管我们 , 我们都好的 。”但其实他们心里还是巴望着 , 儿女能出现在身边 , 面对面唠唠嗑 , 尝尝他们亲手做的家乡菜 , 还有他们自己种的土产 。
每到中秋、过年时节 , 父母和儿女的两头牵挂 , 成为乡愁的酵母 。如今视频通话已是举手之劳 , 但这种隔空交流的效果是有限的 , 有咫尺天涯之感 。面对面地聊天 , 对于亲人而言 , 是不可或缺的 。
今年的春节 , 我们未能回去跟父母团聚 , 不能陪他们过大年 , 不能陪他们聊聊天 , 说说话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