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思远,不可行,不能居安离去
《易传》有云:“无思也 , 无为也 。”
人的一生 , 变幻莫测 , 风雨无常 , 唯有所思 , 才能有所为 。
范蠡 , 是中国最早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 , 被后人盛誉为:
“忠以为国;智以保身;商以致富 , 成名天下 。”
纵观范蠡的一生 , 急流勇退 , 三掷千金 , 不为名利 , 却名利兼收 。这都归功于他三思后行的处事智慧 。
人生如戏 , 谁的一辈子也不会顺风顺水 , 唯有三思才能化险为夷 , 趋吉避凶 。
人生思远 , 方可行远;居安思危 , 方能久安;逢难思变 , 才能突破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01
思远
《论语》中说:“人无远虑 , 必有近忧 。”
做人眼光要放长远 , 如若只看眼前的 , 必然难睹天外之天 。唯有看得远 , 才能览物于胸 。
范蠡少年时 , 命运较为凄惨 , 很早就失去父母 , 日子过得清贫 。
但人穷志不穷 , 范蠡明白:只要有大学识 , 日后就能有好前程 。于是他投身鬼谷子的弟子——计然座下 , 刻苦研习治国治军方略 , 几年下来 , 他成了博学多才之人 。
当时的楚国已经是列国霸主 , 楚王傲慢自大 , 国家的政治非常混乱 , 选拔官吏 , 非贵族阶层不得做官 , 贫穷的范蠡根本得不到赏识重用 , 他满腹才华却无处施展 。
范蠡决意离开楚国 , 另投贤主 。
他细心分析楚、吴、越三国形势:当时正处于吴越争雄 , 两国之间矛盾日益激化 , 而楚越之间存在着联兵伐吴的关系 , “霸业创立 , 非吴即越” 。
吴国已有伍子胥这样的能人 , 去了也未必能大显拳脚 。因此 , 他决定去越国 。
于是 , 他邀好友文种离楚入越 , 二人受到越王允常重用 , 被任命为大夫 。
范蠡拥有雄心壮志 , 而且目光深远 。
为谋生存发展 , 审时度势 , 理性分析天下局势 , 从而找到最佳平台和机遇 。
曾国藩说:“人才高下 , 视其志趣 。”
古往今来丰功伟绩的名人 , 无一例外都有远大的志向 。
志存高远的人 , 势必需要深谋远虑 , 看得长远 , 才有机会打拼出属于自己的天地 。
现如今 , 很多人没有清晰明确为之奋斗的目标 , 越是困顿 , 越应该懂得投资自己 , 只有积蓄足够的能量 , 命运才能有从量变到质变的机会 。
人生朝露 , “风物长宜放眼量” 。唯有懂得思远 , 才能步履安详 , 行稳致远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02
思危
《三国志》有言:“明者见危于无形 , 智者视祸于未萌 。”
聪明人在危险还未形成时便看出端倪 , 提早想好对策 , 将祸端扼杀在萌芽里 。
人生道路崎岖 , 必须保有对未来的敏锐和洞察 , 看清潜伏的危机与凶险 。
在范蠡的尽心筹谋与辅佐下 , 越王勾践终于灭掉了宿敌吴国 。
班师回城后 , 酒宴群臣之际 , 勾践却面无喜色 , 多年的相处使范蠡明白 , 勾践生性贪婪 , 即使霸业已成仍不满足 , 他也该早做打算 , 否则恐有性命之忧 。
范蠡决定辞行隐退 , 但越王却不同意 , 恳切挽留无果后 , 勾践直接威胁:
“若是你留下 , 我将分一半国土赠予你 , 若是不留 , 我杀掉你全家 。”
家人的性命被威胁 , 范蠡只好先应承下来 。
从宫中出来 , 他的心情沉重 , 内心却无比清醒:君臣只可同患难 , 不能共富贵 。
推荐阅读
- 人生的路,要靠自己一步一步走
- 悟透,是人生最高级的境界
- 人生有多苦,其实只有自己一个人扛
- 杨绛:人生啊,其实就是一场旷日持久的博弈
- 《活出生命的意义》:人生所有的痛苦,都是来渡你的
- 木心的艺术人生,你了解多少?
- 嫁对人和嫁错人,是完全不同的两种人生
- 人活着的意义是明白人生,回到快乐的人生彼岸
- 夜读|来,对一下人生答案
- 从“天才儿子”金晓宇,走进躁郁症患者的“双面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