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美民富产业强——贵州毕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开新局
新华网贵阳1月6日电(卢志佳)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之年 , 贵州省毕节市围绕“四个不摘” , 为乡村振兴提供干部人才支持;围绕“产业兴旺” , 统筹推进产业发展;围绕“生态宜居” , 建设美丽乡村 。在这片曾经是贵州贫困程度最深、贫困人口最多的土地上 , 人才队伍不断加强 , 产业基础不断夯实 , 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 正逐步实现乡村美起来 , 群众富起来 。
精兵强将下基层
“听说我们村来了新的驻村干部 , 是个年轻小伙子!”茶余饭后 , 七星关区海子街镇二道河村村民谈论着 。多年来的驻村帮扶 , 让村民们把驻村干部当亲人一样 。
村民口中的“小伙子” , 是在2021年驻村干部轮换中 , 贵州省机场集团派驻七星关区二道河村的第一书记涂琦 。到村工作三个月 , 涂琦把整个二道河村走了个遍 。面对新环境、新起点和新搭档 , 他满怀热情和斗志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威宁县驻村干部走访兔街镇新升村养殖户 。新华网 卢志佳 摄
同样是选派驻村干部 , 毕节高新区(金海湖新区)园区企业服务中心驻小坝镇公鸡山村第一书记李华 , 在今年轮换中主动向组织申请接续奋战 。“乡村振兴的大幕已开启 , 我有驻村帮扶经验 , 对村情寨情掌握比较清楚 , 想继续为乡村振兴出一点力 。”李华的请愿情真意切 。
能否扎实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 关键看有没有好队伍 。2021年3月以来 , 毕节市认真按照中组部、省委组织部关于在乡村振兴中持续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的要求 , 坚持选优配强、近帮远扶相结合 , 扎实推进乡村振兴驻村帮扶工作 , 为基层党组织夯实了干部人才基础 。
“在今年新一轮驻村干部选派中 , 全市共组建了2273个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 , 选派乡村振兴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6819名 。”毕节市委组织部综合科科长谢玉岗说 , 选派的干部要求政治素质好、工作作风实、综合能力强 , 都是精兵强将 。
到村工作后 , 广大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一方面要做好脱贫人口常态化监测 , 重点监测收入水平变化和“两不愁三保障”巩固情况 , 对低保对象、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民政兜底人员、因病因灾因故困难户等重点人群全面排查走访 , 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 。
另一方面 , 要帮助所在村找准产业发展路子 , 推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 , 健全完善农户利益联结机制;围绕补齐基础设施短板 , 推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往村覆盖、往户延伸 。
此外 , 毕节市还大力实施“人才强市引才计划” , 选派2735名农技人员和357名科技特派员 , 深入基层开展农技服务 , 创建示范点478个 , 服务农业企业57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3095家、家庭农场522个、养殖大户1261个 。
产业振兴百姓富
“利用闲暇时间剥皂角精到加工厂换钱 , 日常的生活开销就有了着落 。”在织金县猫场镇黔织明光皂角米加工基地 , 新寨村村民陈霞说 。
近年来 , 毕节市织金县依托良好的土壤和气候资源 , 在辖区内30多个乡镇因地制宜发展皂角树种植、皂角米加工等产业 , 并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方式持续带动当地群众就业增收 , 助力乡村振兴 。目前 , 织金县共种植皂角52.07万亩 , 建设示范基地32个 , 其中规模在5000亩以上5个 。
作为劳动密集型的皂角产业 , 有吸纳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的优势 。皂角米加工过程有一道工序需要用到大量劳动力——剥籽 , 这项手工活成为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的重要途径 。群众串门剥、带娃娃剥、吃喜酒也剥 , 放假回来的学生利用假期剥 , 实现妇女在家门口“剥着籽、看着娃、挣着钱、养着家”的美好愿望 。每年全县皂角米加工企业付出人工费6000万元左右 , 带动全县6120户2.5万余名群众增收 。
推荐阅读
- 河南通许县厉庄乡羊肚菌产业发展促乡村振兴
- 活资源、兴产业,汇川乡村集体经济展现新活力
- 淮阳区召开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暨2022年农业产业项目座谈会
- 沾化黄升镇冬枣产业迈入提质增效发展新格局
- 西和县何坝镇特色产业遍地“开花”
- 飞龙镇:桑蚕产业“破茧成蝶”绽放异彩
- 惠阳永湖镇扶持茨菇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乡村振兴」 陇西:小艾草助推乡村振兴大产业
- 毕节:农业产业发展势头正足
- 合作:“六大”产业助发展 乡村振兴促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