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婚礼什么时候举行 原来结婚有这么多讲究

很多人都觉得结婚是自己一生最重要的大事,但是别看现在我们结婚需要有很多流程,在古代,结婚更是需要很多讲究,而且他们一般都要选择吉时,这样才能保证夫妻二人一生都比较顺利 。


在看古装剧的时候,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这个发现:古人的婚礼大多都是在傍晚举行,然后拜堂成亲,送入洞房.....那这到底是为什么呢?白天有那么多时间,怎么还选在晚上呢?
首先,晚上举行婚礼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婚礼习俗 。据大量的史料记载,在古代,中国迎娶花轿娶婚都是在黄昏以后,就连《白虎通》都说:“婚者,谓黄昏时行礼,故曰婚 。”意思就是说在黄昏时昼夜交替,阴阳相合之刻,是结婚的最佳时间 。
另外,傍晚结婚比较接近洞房花烛夜,尤其是在清朝,在洞房之前,新郎一般都要先去向宾客敬酒,而且去接新娘也要需要很长的时间,所以在傍晚举行婚礼,是最好不过了!
不过还有一种说法就是,“上午接亲,晚上拜堂”,而“婚与昏”同音,这也是古代人在晚上结婚的最好的例证,这表明在黄昏举行婚礼以后,女人要改变自己的姓氏!


而古代女子在结婚时,最重要的就是要盖上一块红盖头,这也是有讲究的 。
最早的盖头约出现在南北朝时的齐代,当时是妇女避风御寒使用的?只仅仅盖住头顶 。到唐朝初期,便演变成一种从头披到肩的帷帽,用以遮羞 。
据传说唐朝开元天宝年间,唐明皇李隆基为了标新立异,有意突破旧习,指令宫女以“透额罗”罩头,也就是妇女在唐初的帷帽上再盖一块薄纱遮住面额,作为一种装饰物 。
从后晋到元朝,盖头在民间流行不废,并成为新娘不可缺少的喜庆装饰 。为了表示喜庆,新娘的盖头都选用红色的 。
古代人的平均寿命比现在短很多,生产力也比较低 。为了保证人口,古人的婚嫁年龄往往比较早 。汉代时期,男子平均婚嫁年龄在14岁~20岁之间,女子则是13~16岁 。
东汉三国时,女子平均婚嫁年龄在17岁左右,例如甄夫人,就在十七岁前嫁给了第一任丈夫袁熙 。
到了南北朝,适婚男女的结婚年龄就提前了很多 。南朝时的女子,结婚年龄平均为13岁左右 。刘宋前废帝的何皇后,12岁即出嫁 。陈宣帝的柳皇后,11岁出嫁 。


唐太宗时规定男性结婚年龄为20岁,女性则是15岁 。如果过了这个年纪还没有结婚,地方政府则会替这些适婚男女选择对象,促成婚姻 。
【古人婚礼什么时候举行 原来结婚有这么多讲究】到了清朝,男子16岁,女子14岁,就可以自行结婚了 。这也使得清朝时的人口暴增,从顺治时期的一千多万人涨到了道光时期的四万万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