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产出身名校毕业,他们找不到工作价值,蹲在出租屋闲散度日( 三 )
一些过往的媒体报道、知乎等平台帖子下面的评论等资料也有搜集 , 最后我们选取了8位 , 做了深入访谈 , 作为我们团队的研究样本 。
很多人蹲久了其实也很孤独焦虑 。 在豆瓣的一些小组里我发现 , 他们每天都在努力想怎么去“脱蹲” , 而不是任由自己“蹲”下去 , 这和我之前以为的不太一样 。 已经“脱蹲”的也会分享经验 , 比如向下兼容 , 接受不太喜欢的工作 , 脸皮要厚一点 。
从他们的表述来看 , 这种焦虑更多的是源于自我价值实现方面的 , 而不是迫于生存压力 。 在访谈中他们很少谈到钱 , 或是经济窘迫 , 对于中产家庭的孩子来说 , 生活需求相对容易解决 。
蹲久了想要积极“脱蹲” , 实际上只是想摆脱这种状态 , 并不是真的想工作 , 也没有积极在行动 。 告诉父母在投简历 , 但其实没有在为找工作做准备 , 也可能会像之前说的那样 , 找个考研考公的合理化借口 , 实际过程中又是很消极的 。
他们的状态会有一种虚无的感觉 。 有不少人在豆瓣小组里写下自己的经历 , 从小学到大学 , 再到职场 , 或者记录自己现在的生活 , 可能就是几点到几点做了什么 , 用这种方式想留下一点痕迹 。 他们时常表现出“低欲望” , 社交需求的最低化 , 以及维持最基本的生活需求 , 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不高 , 有吃有喝就足够 。
那个访谈对象B , 他每天就是睡到自然醒 , 打打游戏 , 看看新闻 , 听音乐 , 看剧之类的 , 他说自己生活很节俭 , 不抽烟、不酗酒 , 偶尔出门也会坐公交 , 或者骑个自行车 。 他也不愁吃穿 , 之前攒了一点 , 父母偶尔也给一些 。
豆瓣小组对他来说就像情绪垃圾桶 , 不开心了就会去宣泄一下 , 然后感觉好一些 。 好像找到很多人跟自己相似 , 有个组织在抱团取暖 , “不是一个人在和这个世界抵抗” 。
文章图片
资料图
当然 , 这两年就业难的形势 , 对“蹲族”也会有影响 , 这应该是这个群体在更多城市蔓延开的原因之一 。 “疫情的影响”是他们时常提到的一个词 , 有访谈对象说 , 以前家庭背景不错、学历不错会意味着好前途 , 现在就业形势这么严峻 , 哪有那么多好前途?
他刚毕业那会儿投50份简历 , 能有15-20次左右的面试 , 现在投50份 , 能有2-3次就不错了 。 疫情后青年人普遍的焦虑和迷茫对他们也是有影响的 , 会更没有动力进入职场 。
没有喘气的时间
以往的研究和报道更聚焦他们某一阶段的状态 , 这次 , 我们从家庭、学校和职场等阶段都看一下 , 到底是哪些东西对他们造成了影响 。
经历中就呈现出这么一种普遍的共性:在上大学前的家庭教育里 , 考上重点大学成为父母对他们单一的角色期待 。 兴趣、人际交往 , 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培养会被忽视 。
中产家庭的家长有种要预防阶层下滑的焦虑 , 因此会更严格 。 补习班是常见的经历 , 有人提到他父母平时花钱还挺计较 , 500块一个小时的补习班却抢着报名 , 眼睛都不眨一下 。
另一方面 , 因为家长们也更注重精细化育儿 , 会为子女规划好学习、生活的每一步 , 甚至在大学报志愿时也替孩子选定前景好、热门 , 但可能并不是他们喜欢的专业 。
这可能是多数“蹲族”普遍的一种经历 , 在大学就已经有了苗头 , 有人说自己“四年基本上也在蹲 , 没有参加过一个社团 , 没有做过一个兼职 , 没有实践过专业 , 把自己蜷缩起来” 。
在中国 , 很多学生之前也是一直在学习 , 但是到了大学 , 愿意积极尝试比如参加社团 , 也可以得到一些情感能量 。 那种微观的互动很重要 , 如果刚好在社团遇到一个不错的朋友 , 可能就会坚持下去 。 如果一开始就受挫 , 那可能会是另一种选择 。 访谈对象中有人提到 , “大一时我也被人拉着一起报名学生组织 , 但我被淘汰了 , 我本来就不善于与人沟通 , 再一次在大学里落了单” 。
- 为什么很多名校博士、博士后会选择到学校当老师?
- 汇总:5大主流留学国家名校申请截止日期一览,让你不错过!
- 什么情况?这所名校的本科生比研究生还值钱,出场就被前辈们围观
- 长沙卷烟厂录用大学生名单出炉,全是重点名校,网友:浪费
-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排名多少?美本转学稳入排名前20的名校UCLA!
- 名校志向塾——学部近期可报考院校(10-11月出願大学一覧)
- 名校志向塾——关于日本“经营学”你需要了解这些!
- 美签之家小课堂:美国社区大学转名校靠谱么?应该怎么办理?需要哪些材料?
- 名校志向塾——2023年度创价大学留学生报考教程!
- 国内某211名校食堂的一组偷拍照曝光,揭露了对年轻人最低级的骗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