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东进|南宋题画诗题材分类之人物类题画诗( 二 )
从内容上看 , 南宋“写真”的风格“尚真” 。 “写真”的一个特征便是“谨毛细貌” , 但到了南宋 , 人们却是追求一种自然的“本真 。 “颜苍发白少精神 , 传得泉南老病身 。 莫著金章著蓑笠 , 丹青写出更须真 。 ”从该诗我们可以看出 , 王十朋强调即使“发白”、“少精神” , 也可不必掩饰 , 写真要“须真” 。
“著金章著蓑笠”反映出写真除了细致谨貌以外 , 画师对人物所处的背景似有意营造 , 有的甚至画工自行摹写:“居士一丘壑 , 深衣折角巾 。 谁曾令子见 , 忽漫写吾真 。 更不游方外 , 於何顿若人 。 呼见一笑看 , 下笔可能亲 。 ”
上面杨万里的诗更能反映南宋写真的一个情况 , 画工可以自行摹写 , 从两首诗的“金章蓑笠”、“丘壑”、“深衣角巾”来看 , 当时士大夫的写真偏向“隐逸”一路 , 这似乎是继承了北宋欧苏以来的写真传统 , 画工习惯性审美或创作倾向还离不开“歌颂”的范围 。
从上面两首题写真诗及其他题写真诗中 , 我们可以窥见南宋“写真”中的一些其他信息:第一 , 南宋的“写真”主体虽为画师 , 但绝对不是民间的一般画师 , 而是有一定思想和学识的人 。 但这一群体与北宋宫廷或民间一般画师不同 , 这个我们从一些题画诗的题目中就能够看出 。 如程洵的《赠写真方处士》 。
其中写真画师多以“处士”、“秀才”等称呼 。 所谓处士 , 一般指那些不入仕途之人 , 但绝不是一般民间画工 , 而“秀才”等应该参加过科举 。 有的也未能进入到当时乃至后代的画录、画论当中 , 但因为题画诗 , 这些人的名字得以保留 , 我们也因此能够从中窥见南宋民间画坛的一些风貌 , 即一些文化层次高的人进入了画坛 。
这些被称为“处士”、“秀才”的画工 , 如“隐士”一般 , 但又有所不同 , 他们往往不屑权贵 , 保持自己的操守:“得钱散酒家 , 无心问婚娶 。 ”这些“处士”画工 , 虽为画资但绝不为钱与权贵所动 , 正如杨万里所说:“叶君著眼秋月明 , 叶君下笔秋风生 。 市人请画即唾骂 , 只写龙章凤姿公 。 ”
同时 , 他们在写真时往往有自己的创造在参与 。 画师在为他人写真时 , 加入自己想象背景 , 多以“隐遁”主题背景为主 , 当然南宋人写真追求一种“尚真”原则 , 但南宋的“写真”应与我们今天看到的南宋人物画像不同 , “写真”应是有一定绘画背景且以“隐逸”、“闲适”背景为主题的 。
此外 , 一些写真作者为释门中人 。 两宋时代 , 僧人与文人的交往十分频繁 , 这是文学史、思想史上早已注意但未被深入研究的一个现象 , 在写真群体中 , 能诗善画的僧人群体也占据相当一部分比例 。
第二 , 南宋人物写真类题画诗中另一个特点为 , 题写本朝和时人的写真画像类题画诗增多 。 虽然北宋也有题写 , 如题“睢阳九老图”、“题东坡画像”等 , 但到了南宋 , 题写本朝和时人的画像则增多 。 如“放翁”陆游、“诚斋”杨万里、“庐陵”周必大、“梅溪”王十朋、“豫章先生”罗从彦等人 , 都是写真题写的对象 。
他们或为时代政治人物、或为一方学术宗师 , 其写真画像受到人们题写也可以看出 , 南宋写真类题画诗较之北宋的“应社”性质以外更加贴近生活 。
二、风俗与安乐—人物风俗类题画诗
南宋绘画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人物风俗画的增多 , “南宋时期 , 人物画的一个重要特点 , 在于题材的扩展 , 在北宋仕女、圣贤、僧道题材继续发展的同时 , 历史故事人物画和风俗人物画得到进一步繁荣 , 成为人物画创作中的主要方面 。 ”
- 西游东进|女神高圆圆5段情史,3次当“小三”2次被捉奸,如今终获幸福
- 西游东进|印度最高种姓婆罗门究竟有多牛?出生就是贵族,永享一项特权
- 西游东进|印度男子抛妻弃子,用17万与母牛结婚,婚后生活幸福美满?
- 西游东进|穷老头白方礼捐款35万:总有这样的人,能让我们精神得到洗礼
- 西游东进|南宋时期,花鸟类与山水类题画词的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