蝙蝠|古洞聚集上万只蝙蝠 最大蝙蝠像鹰一样( 二 )
他们发现,从19时30分夜幕降临开始,蝙蝠们开始一只只地飞出洞口,在洞口盘旋几圈后,转身向山林深处飞去。刚开始飞出来的是小蝙蝠,好像探路的哨兵一样;一个小时后,夜色越来越浓重,成群结队的大蝙蝠如集团军般开始大规模地出动,高峰时每分钟飞出的蝙蝠有三四百只。
有意思的是,仅出洞时间,蝙蝠群就花费了3个多小时。而它们返回的时间,则从次日凌晨4时开始,5时形成高峰,6时以后完全结束。当日23时至次日凌晨3时,基本上是它们在山中密林觅食的时间,其间只有很少量的蝙蝠进进出出。
通过连续的观察,他们估算出洞内蝙蝠共有三四万只,而且品种竟然达到7种。
梁子安仔细观察了山洞,显然山洞年代久远,而蝙蝠群很难说清在什么时间形成,也许是上千年,也许是数百年,但至少有上百年的历史,因为蝙蝠是胎生,一次生下的蝙蝠数量有限,形成这样的种群,显然需要一段很长的时间。
古洞独特环境引来大量蝙蝠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古洞,能够吸引那么多的蝙蝠在这里逍遥自在?梁子安充满好奇,他仔细地对蝙蝠洞进行了观察。
根据地质人员的考察,蝙蝠洞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形成于中生代白垩纪的燕山运动时期,距今已经有6500万年的历史了。
在洞中,梁子安随时可以感受到这种地貌的奇特:有地下廊道、钟乳石等,蜿蜒曲折,走势时高时低,洞身时宽时窄,高时达60多米,低时需弯腰低头才能通过,宽时可达80米,窄时不足1米,而且洞中有洞、洞洞相连,洞上有洞,洞下也有洞。这种复杂的洞内结构,为蝙蝠形成了良好的栖息场所。
仅有一个良好的场所并不能吸引大批的蝙蝠,那么还有其他原因吗?
一靠近洞口,梁子安就发现了秘密所在,这里的温度和湿度十分独特。本来是炎热的夏季,爬山的时候衣服都湿漉漉的,但一靠近洞口,凉气扑面而来,浑身直打冷战。
之所以温度这么低,是因为里面的湿度非常大,空气湿漉漉的,洞壁上滴着水,而地面的水哗哗地一直流,在洞口处注入一深潭中。
梁子安发现,保持洞内低温和湿度的竟然是层层淤泥。
这种淤泥浅的地方淹没脚脖子,深的地方没过膝盖甚至更深,里面含有大量的水分,使得洞内的环境跟刚下过雨的洞外环境一样,保证了洞内的低温和较大的湿度。
蝙蝠洞内的蝙蝠不同于平原上的普通蝙蝠,它们属于洞穴蝙蝠,喜欢生活在阴冷潮湿的环境中。
梁子安曾捕捉到一些蝙蝠,准备带回去继续观察,但把它们装入一个大盒子放进车厢后,这些蝙蝠很快死掉了。
人类来了蝙蝠走了
梁子安第一次来的时候,蝙蝠密密麻麻聚集在一起的景象,让他记忆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