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的三院|济南三院杨蕾:70年三院,我记忆里的那些家常事( 二 )

】三院地处济南东郊 , 当时和城里的公共交通就一趟8路车 , 多数职工都是住在家属院的平房宿舍 。 恢复高考后 , 从八十年代初陆续有不少大专院校的学生分配来三院 , 但如果婚后的另一半在市里工作 , 或者本来就家住市里的 , 就陆续调走离开了 。 当然也有不少像我这样从一而终的 , 多是家就安在三院或者济钢、化肥厂等周围的 。 所以大家常调侃说 , 三院调走的人加起来能开个医院了 , 一点都不夸张 。 三院是家文化 , 上班是同事 , 下班是邻居 。 由于是联排平房 , 多是一家一间 , 外加盖了一小间厨房 , 院子吗 , 有三五家一个的 , 也有的更多家一个的 。 每到饭点儿 , 谁家做了啥好吃的一闻就知道 , 经常是几家凑到一起 , 大人围着小酌 , 孩子追着从东到西的打闹 , 温馨、快乐 。
1981年的三院|济南三院杨蕾:70年三院,我记忆里的那些家常事
文章图片
老宿舍区平房
每年的春节科室聚餐也一样是这种氛围 。 临近春节病人逐渐少下来之后 , 找一个中午或者晚上 , 医生办公室的大长条桌收拾一下就是餐桌 , 当时我所在的妇产科是全院人最多的大科室 , 妇产科在一起 , 还有产房和婴儿室加起来有三、四十人 , 大家每人带一个菜 , 能满满摆一桌子 , 虽然都是家常菜 , 还有很多是重样的 , 但各家有各家的味儿 , 大家都吃的津津有味 , 脸上洋溢着满足和幸福 。 能喝的都喝上几口 , 平时有不滑快的、有点儿小过节的也都说开了 , 科主任、护士长就像大家长 , 让着大家吃、让着大家喝 , 同志们也酒壮着胆、红着脸把平时不愿说、不敢说、不好意思说的尽管往外倒 , 你别说 , 这时候能听到很多真心话 。 值班的除了不能喝酒 , 忙里偷闲也落不下吃喝 , 其乐融融 , 浓浓的节日气息 , 暖暖的家的味道!
1981年的三院|济南三院杨蕾:70年三院,我记忆里的那些家常事
文章图片
80年代初妇产科合影
而今每年也有科室聚餐 , 但都是在酒店 , 不用自己忙活 , 饭菜比当年自己做的也不知好了多少倍 , 但总吃不出当年的感觉 。 或是现在生活太好没有什么想吃的了 , 也就不觉得什么好吃了?亦或是大家沉浸在手机啊电脑的太多 , 少了交流 , 心离的远了 , 情自然淡了 , 山珍海味也变得无味了 。
今年是三院七十岁生日 , 我也已工作40年 。 刚工作那会想四十年得多久啊 , 退休那得是多长时间以后的事啊!转眼四十年过去 , 明年我也将退休 。 应该说我基本上见证了三院的由小到大 , 由弱到强——从基础建设到专业发展 , 由硬实力到软功夫 。 当然 , 三院也承载了我的青春、梦想 , 成就了我的事业和成长 。 都说人上了岁数就爱回忆过去 , 一点没错 , 看似艰苦的过去 , 回忆总是那么美好 。 那些老房子、老同事、旧物件还经常出现在梦里 , 仿佛就在昨天 , 依然是那么真实和亲切 。
1981年的三院|济南三院杨蕾:70年三院,我记忆里的那些家常事
文章图片
杨蕾在妇产科为新生儿包被
回忆过去不等于不期待未来 , 越临近退休就越能理解离退休的老同志对三院建设和发展为什么那么关注和寄予希望 , 在这里想借用诗人艾青的一句诗来表达我此时的心境:“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 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作者:济南市第三人民医院纪委书记、工会主席杨蕾
找采访人员、求报道、求帮助 , 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 , 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采访人员在线等你来报料!
1981年的三院|济南三院杨蕾:70年三院,我记忆里的那些家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