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脚麻吗?病人:妈妈,网友:笑了

方言是一种独特的文化 , 传承千年 , 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 。
它能让人们凭借短短的一两句话 , 在茫茫人海中找到和你生活在同一方小天空的人 , 但有些方言也能让外地人产生误解 , 从而闹出不必要的笑话 。

护士:脚麻吗?病人:妈妈,网友:笑了
文章图片
四川南充 , 一间病房内 , 一位小伙子坐在病床上对着站在自己面前年纪相仿且素不相识的护士 , 很不情愿地叫了一声“妈妈” 。
话语刚出 , 站在小伙子面前的护士掩面笑了起来 , 众多网友也被小伙子的一声“妈妈”逗乐了 。
有网友调侃道:“这么撩小姐姐 , 也是技术 。 ”

护士:脚麻吗?病人:妈妈,网友:笑了
文章图片
事后 , 据这名被叫“妈妈”的护士解释道:当时这位小伙子来就医 , 说是腿部不舒服 , 于是便让他坐在床上 , 然后将手放在他的膝盖处 , 随后出言问道:“脚麻吗?”
护士:脚麻吗?病人:妈妈,网友:笑了】护士在说出这句话时 , 不自觉带上了一丝方言 , 于是这句“脚麻吗”听在小伙子的耳中就成了“叫妈妈” 。
当护士问过一遍后 , 小伙子一脸懵又带着一丝不解地看着面前和自己年纪相仿的护士 , 并没有出声 。
护士见状 , 又重复了一遍“脚麻吗” , 小伙子看着护士极不情愿地轻生叫了一声“妈妈” 。
护士笑了 , 小伙子懵了 , 看着护士拿开放在自己膝盖处的手 , 他仿佛明白了什么 , 于是脸上也露出了不好意思的笑容 。

护士:脚麻吗?病人:妈妈,网友:笑了
文章图片
方言有其独特的魅力 , 听起来会让人感觉倍感亲切 , 例如“瓜娃子”、“弄啥咧”、“你很机车哎”……
但偶尔也会因为自身独特的特点“出圈”了 , 听起来类似的音调 , 却是两种完全不同含义的两句话 。
护士的本意是在询问小伙子“脚麻不麻” , 没想到掺杂一丝方言并且加上同音字的干扰 , 小伙子愣生生听成了“叫妈妈” , 于是这才闹出了洋相 。
有网友看到这一幕后感觉似曾相识:一朋友住院 , 身体不舒服 , 问护士说‘肠胃不好’ , 朋友一脸诧异说我床位挺好的 , 床号是6 , 南边方向 。

护士:脚麻吗?病人:妈妈,网友:笑了
文章图片
原本南辕北辙的两句话 , 在方言和同音字的加持下 , 被人误理解为了一个意思 , 虽然无伤大雅 , 却是成为了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 。
前车之鉴 , 在与不是本地人交谈时 , 尽量不要使用方言 , 或者当被倾诉者脸上表现出迷茫的时候 , 立即用普通话将原本要表达的意思再次阐述一遍 。
对此 , 你怎么看?
声明:刊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 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 , 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 , 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 谢谢 。 邮箱地址:jiahe202110@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