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冬天的境况,都不那么一样( 二 )
传说当年李后主亡了国 , 带绝代美人小周后去汴梁 , 小周后就嫌灯“烟气” , 换蜡烛 , “烟气更甚” , 然后就显摆了:在南唐做后妃时 , 宫里不动烛火 , 直接用夜明珠当光源 。 古书里许多大人物 , 少时都是樵采为业 , 说穿了就是砍柴 , 回来劈得了做燃料 。 上等人家或宫廷 , 能直接焚香 , 又取暖又好闻 , 比如李清照所谓“瑞脑销金兽” 。
杨贵妃兄弟杨国忠权倾朝野时 , 有个法子:
炭屑和蜜一起捏成凤造型 , 冬天拿白檀木铺在炉底 , 再烧这蜜凤 , 味道好 , 又少灰 , 且暖和 。 宫廷里还烧西凉国进贡的所谓“瑞炭” , 无火焰 , 有光亮 , 尺来长一条 , 可以烧十天 。
这方面偶尔也有反例 。 比如清宫里对生火极谨慎 , 加上殿宇宽广容易散失热量 , 所以除了重幕御寒的暖阁 , 其他大点的地方都冷;反是宫娥们屋窄人稠 , 大家挤热炕 , 怕还暖和些 。
说到这里 , 便得说了:
最暖和的 , 还是人 。
老武侠小说(比如古龙《剑玄录》)或电视剧(比如老版《雪山飞狐》)里 , 偶尔还是会有男(或女)主角中了寒毒快死了 , 姑娘家(或大老爷们)解衣入怀 , 抱着对方给暖身子 , 之后就成其好事的镜头 。
可见对异性恋群体来说 , 取暖的终极形态 , 终究是美丽异性与爱情 。
毕竟外头再怎么暖和 , 都抵不过心猿意马、心思活络、心跳如鹿、心生邪念这些内心热源 。 不信你去看一切宋词里有男女欢好题材 , 总离不开“暖“、”滑”、“香融”、“香汗"、”芳”、“春”、“锦幄”、“温”这些字样 。
唐玄宗的兄弟申王 , 冬天怕冷 , 经常让宫妓围着他站一圈 , 用来御寒 , 叫做“妓围” 。 这一围大有道理:物理角度说 , 唐朝宫廷女子多壮硕 , 人体又自有温度 , 人肉屏风围定了 , 很是暖和 。 精神角度来说 , 一大群美女围着 , 很容易暖体活血、心跳如鹿 。
所以《大明王朝1566》里 , 严阁老睡觉 , 俩姑娘暖脚 , 是有历史原型的:普通人只能尽量运用器具取暖;上等人可以用人取暖 。
文章图片
不同的境况 , 取暖方式也不同 。
十几年前 , 我在上海自己租房住 , 冬天还是冷;看1980年代日本的漫画 , 说冬天有人抑郁了 , 于是有种“札幌过冬法” , 说札幌好些人这么过冬:暖气调得极热 , 让人脱衣服到衬衫单衣 , 然后喝冰啤酒吃冷食 , 是所谓“营造温暖氛围 , 吃夏天的饮食” , 来减缓抑郁;再看《老友记》第二季 , 1995年圣诞节的纽约 , 暖气坏了关不上 , 热得人单衣都要昏过去 , 于是纷纷抢冰箱来乘凉 。
——那会儿我在出租屋里 , 为了取暖抵御上海阴飕飕的冬天 , 正吃放了胡椒粉的热汤面 , 看他们把暖气开到顶之后嫌热 , 一时只想到这故事:
宋朝有个将军党进 , 还打败过杨家将的老令公杨业 。 他行伍出身 , 不识字 。 有一次 , 大冬天 , 拥炉子喝热酒 , 太热了 , 全身大汗淋漓 , 叫嚷“这天气太热!忒不正!”
给他守门的兵丁被穿堂风吹 , 冻死了 , 说:
“小人这里天气很正!”
就像申王和严阁老能靠人体取暖 , 我外婆过冬只能靠热水袋与汤婆子似的:
每个人冬天的境况 , 都不那么一样 。
?
【每个人冬天的境况,都不那么一样】?
- 老爹被猪拉着,在满是大粪的庄稼地里疯狂摩擦!
- 应大家的要求放图
- 5本画风奇特的沙雕搞笑小说,开篇就很吸引人,看下去十分欢乐
- 推荐2本欢乐搞笑向的小说,作者很擅长玩梗,无聊的可以瞅瞅
- 让人一秒破防的沙雕文案
- 特别狗的好友申请文案
- 二叔说腿长的姑娘漂亮,我却选择了绿裙子的,网红们逛街喜欢带个包
- 让我们垂头丧气的不是因为路途遥远,而是鞋子里的一粒沙子
- “拿去逗你喜欢的人开心”
- “逗你家臭宝开心的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