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紫砂与日本的跨海壶缘

日本因深受中国影响,而发展出自成一格的饮茶文化 。宜兴紫砂输入日本,始于江户时代(1600-1867)末期,被称为「东洋装」,或径称「朱泥器」,凡镌有「惠孟臣」、「陈鸣远」等款识的小壶,特别受到欢迎 。善于模仿学习的大和民族,当然也曾对宜兴紫砂壶进行临制 。万延、文久年间,日本常滑医师平野忠司酷爱宜兴紫砂陶,鼓励、指导陶工片冈二光试制紫泥,为常滑生产朱泥陶器奠定了基础 。迄今,平野忠司仍被尊为常滑朱泥陶之创始祖 。约在明治十年,常滑陶工鲤江高须,极为欣赏宜兴手工打片镶接成型的技巧,乃聘请紫砂高手金士恒和吴阿根,至日本传授紫砂制壶技艺,参与习艺的先后有鲤江方寿、杉江寿门、伊奈长三郎、上村白鸥等人,这是宜兴壶艺传入日本的开始,他们的作品迄今仍被珍藏于常滑陶器馆 。其中金士恒更是中国紫砂技艺传入东瀛的重要人物,金氏为中国安徽铜山县人 。他受邀访问常滑,使得当地的朱泥技术更上层楼,出现了小型精巧的作品 。据说是日本制作宜兴风的朱泥茶壶之始 。在文献着录方面,于1867年出版的《铁斋茶谱》一书收录了三十九件文化、文政年间输入日本的茶具,为日本最早的紫砂茶具图谱 。另一册广为中国紫砂收藏家熟悉的是,东京著名陶艺鉴赏家奥玄宝(兰田)集录的三十二件茗壶,于明治四年出版了《茗壶图录》两卷(下图即为其书影),书中所阐述的观点与中国本土几无二致 。从源流、式样、形状、流把、泥色、品汇、小大、理趣、款识、真赝、无款、衔捏、别种、用意共十四章,作为茶具价值的基准如何定位,以及了解当时的审美观、茶风,是中、日紫砂交流史的重要着录 。 

中国紫砂与日本的跨海壶缘

文章插图
左/清 平盖具轮珠 无款 右/清 段砂具轮珠 无款
 
中国紫砂与日本的跨海壶缘

文章插图
左/清末 小圆式紫砂壶 款/葛明昌造 右/清末 鹅蛋式紫砂壶 款/葛明昌造
 
中国紫砂与日本的跨海壶缘

文章插图
左/民初 直流鹅蛋式 款/吴德盛制 右/清 鹅蛋朱泥壶珠 无款
 
中国紫砂与日本的跨海壶缘

文章插图
左/清 如意莲子小壶 无款 右/清末 笠帽朱泥壶 款/罗紫伦
中国紫砂与日本的跨海壶缘

文章插图
左/清末民初 小圆式紫砂壶 款/墨缘斋制 右/清末民初 小圆式段砂壶 款/墨缘斋制
中国紫砂与日本的跨海壶缘

文章插图
左/清 掺砂朱泥壶 无款 右/清 掺砂具轮珠 款/邵锦友记
中国紫砂与日本的跨海壶缘

文章插图
左/清 掺砂具轮珠 无款 右/清末民初 小圆式紫砂壶 款/墨缘斋制
中国紫砂与日本的跨海壶缘

文章插图
左/清 小圆式紫砂壶 无款 右/清 圆腹紫砂壶 无款
中国紫砂与日本的跨海壶缘

文章插图
清 段砂梨形壶 无款
 
中国紫砂与日本的跨海壶缘

文章插图
清 日本常滑烧对壶 款/金士恒
中国紫砂与日本的跨海壶缘

文章插图
左/清 满釉具轮珠 款/万宝 右/清 平盖紫砂壶 无款
中国紫砂与日本的跨海壶缘

文章插图
 
/清 梨式紫砂壶 无款 右/清 梨式紫砂壶 无款
中国紫砂与日本的跨海壶缘

文章插图
左/清 掺砂具轮珠 无款 右/清 小圆式紫砂壶 无款
 
中国紫砂与日本的跨海壶缘

文章插图
左/清 掺砂具轮珠 无款 右/清 掺砂具轮珠 无款
 
中国紫砂与日本的跨海壶缘

文章插图
左/清 桂花砂紫砂小壶 款/龙纹 右/清 直流紫砂小壶 无款
中国紫砂与日本的跨海壶缘

文章插图
左/清末民初 孟臣水平小壶 款/水平 清香壶内泉 孟臣 右/清末 小圆式紫砂壶 款/万丰顺记、
中国紫砂与日本的跨海壶缘

文章插图
左/清末 平盖紫砂壶 款/万丰顺记 右/清末 如意莲子小壶 款/宜兴
中国紫砂与日本的跨海壶缘

文章插图
清末 桂花砂朱泥对壶 款/汉记
中国紫砂与日本的跨海壶缘

文章插图
左/清 直流圆式壶 款/王胜长制 右/清 段砂梨形壶 无款
中国紫砂与日本的跨海壶缘

文章插图
【中国紫砂与日本的跨海壶缘】左/清 高身紫砂壶 款/一公 右/清 直流紫砂壶 无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