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薷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香薷图片,中药香薷的用法

导读:本文详细介绍了中药香薷的功效与作用,香薷的主治与用法,香薷的食用方法与选方 。
本文目录

  • 1 香薷图片
  • 2 香薷的功效与作用
  • 3 香薷主治
  • 4 香薷成分及现代药理研究
  • 5 香薷禁忌
  • 6 香薷食用方法
  • 7 香薷选方
  • 8 香薷古籍摘要
  • 9 香薷药用部位
  • 10 香薷的配伍应用
  • 11 香薷配方选例
香薷图片xiangru
发汗?化湿?解表?解暑?利尿?消肿
别名:香草、香菜、香葇、石艾、石香、葇香茅、紫花香茅、蜜蜂草、满山香、香茹草
性味:味辛,性微温 。
归经:归肺、胃、膀胱经 。
香薷的功效与作用发汗解表,化湿和中 。用于暑湿感冒,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腹痛吐泻,水肿,小便不利 。
用法用量:3~10g 。
——以上来源于《中国药典》2015版
 
发汗解表,解暑化湿,利尿消肿 。
1.化湿解暑(暑湿病证)?用治夏季贪凉、饮冷或感受暑湿而致的畏寒、发热、头痛、无汗或腹痛、吐泻等症,常配厚朴、扁豆等同用,如香薷饮 。本品气味芳香,外祛暑邪而解表,内化湿浊而和中,为祛暑解表之要药,主治阴暑证 。
2.发散风寒(风寒感冒,湿阻中焦证)?用治暑季外感所致的恶寒发热、头痛身重、无汗、荅腻,或恶心呕吐、腹泻等症,以夏季多用 。李时珍说:“香薷乃夏月解表之药,如冬月之用麻黄 。”本品能散风寒,但力量较弱,又因气味难闻,故临证应用并不多 。
3.利水消肿(水肿,小便不利) 用治水肿兼有外感表证的风水水肿,常与白术同用,如薷术丸 。其利水消肿功用与麻黄极为相似,既可发汗以散肌表水湿,又可宣肺气启上源以通畅水道 。主要因其能散表邪,故可用治腰以上的病症 。
香薷主治主治风寒感冒导致的脾胃湿困、发热、头痛身重、呕吐、腹泻、水肿、小便不利等症 。
【香薷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香薷图片,中药香薷的用法】多用于夏季外感风寒和饮冷伤湿所致的恶寒发热、头身困重、舌苔浊腻以及水肿小便不利 。胃肠型感冒、急性胃肠炎和急性细菌性痢疾、肾炎水肿、脚气水肿等可辨证用之 。
香薷成分及现代药理研究现代研究,香薷煎液对注射啤酒酵母所致发热大鼠一次给药具有短暂的退热作用;所含挥发油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菌作用;香薷挥发油对小鼠、大鼠、豚鼠和家兔的离体回肠自发性收缩活性皆有较强的直接抑制作用 。
1.香薷有抗菌作用 。香薷挥发油经试管内试验证明,香薷对各种球菌、杆菌均有较强的抗菌作用 。
2.香薷有抗病毒作用 。
3.石香薷挥发油有镇咳祛痰作用 。
4.香薷有利尿作用 。
5.香薷挥发油有发汗解热作用,并可刺激消化腺分泌及胃肠蠕动 。
香薷禁忌表虚者忌服 。
无表邪者戒之 。
火盛气虚,阴虚有热者禁用 。
香薷食用方法日常用法:3~8g,用水煎服,或研末 。
1、代茶饮
香薷、厚朴剪碎,白扁豆炒黄捣碎,将其混合,用开水冲泡 。闷一小时 。
2、煎服
刺五加、香薷各10~15g 。用水煎服,每日两次 。
3、煮粥
香薷10g,水煎取汁液,加入50g大米和少量砂糖,一起煮粥 。可以将血脂 。
香薷选方1、治恶寒发热、头重身痛、腹痛吐泻:香薷5g,白扁豆、厚朴各25g 。水煎服,或加酒少量同煎 。连吃两服,不拘时服 。具有祛暑解表、化湿和中的功效 。
2、治水肿脚气:香薷500g,白术210g 。白术研成细末;香薷浓煎取汁,和术为丸,如梧桐子大 。每次10丸,不拘时服,每天4次 。
3、解暑化湿和胃:白扁豆炒黄捣碎,香薷、厚朴剪碎,放入杯中,开水冲泡,盖严盖后泡1小时,代茶频饮 。
4、降血脂:刺五加、香薷各10~15g 。煎服,每日两次,连用10天,能降血脂 。
5、治水肿、小便不利:香薷10g,大米50g,砂糖适量 。香薷水煎取汁,加入大米煮粥,加砂糖调味即可 。有发汗解表、祛暑化湿、利水消肿的功效 。
6、、“空调病” :治以加味香薷饮(袋泡剂):香蕾、紫苏叶、金银花、连翘、扁豆、厚朴、石菖蒲各1000g,薄荷500g 。装于滤纸袋内,每袋10g,每次1袋,开水浸泡3~5分钟后服用,每日3次 。
香薷古籍摘要《名医别录》:味辛,微温 。主治霍乱、腹痛、吐下,散水肿 。
《日华子本草》:无毒,下气,除烦热,疗呕逆冷气 。
《本草纲目》:主脚气寒热 。世医治暑病,以香薷饮为首药 。然暑有乘凉饮冷,阳气为阴邪所遏,遂病头痛,发热恶寒,烦躁口渴,或吐或泻,或霍乱者 。宜用此药,以发越阳气,散水和脾 。若饮食不节,劳役作丧之人,伤暑大热大渴,汗泄如雨,烦躁喘促,或泻或吐者,乃劳倦内伤之证,必用东垣清暑益气汤,人参白虎汤之类,以泻火益元府也 。若用香薷之药,是重虚其表,又济之以热矣 。盖香薷乃夏月解表之药,如冬月之用麻黄,气虚者尤不可多服 。而今人不知暑伤元气,概用代茶,谓能辟暑,真痴人说梦也 。其治水之功,果有奇效 。益见古人方皆有至理,但神而明之,存乎其人而已 。
《景岳全书》:味苦辛,气寒 。气轻,能升能降 。散暑热霍乱,中脘绞痛,小便涩难,清肺热,降胃火,除躁烦,解郁滞 。为末水服,可止鼻衄 。煮汁顿饮,可除风热转筋,去口 。湿热水肿者可消,中寒阴脏者须避之 。
《本草备要》:宣通,利湿,清暑 。辛散皮肤之蒸,温解心腹之凝结 。属金水而主肺,为清暑之主药 。肺气清,则小便行而热降 。暑必兼湿,治暑必兼利湿 。若无湿,但为干热,非暑也 。治呕逆水肿,熬膏服,小便利则消 。脚气口气 。煎汤含敷 。单服治霍乱转筋 。时珍曰:暑有乘凉饮冷,致阳气为阴邪所遏,反中入内,遂病头痛,发热恶寒,烦躁口渴,吐泻霍乱,宜用之,以发越阳气,散邪和脾则愈 。若饮食不节,劳役作伤之人,伤暑大热大渴,汗出如雨,烦躁喘促,或泻或吐者乃内伤之证,宜用清暑益气汤、人参白虎汤之类,以泻火益元可也 。若用香薷,是重虚其表,而济之热矣 。盖香薷乃夏月解表之药,如冬月之用麻黄 。气虚者尤不宜多服 。今人谓能解暑,概用代茶,误矣 。李士材曰:香薷为夏月发汗之药,其性温热,只宜于中暑之人 。若中热者误服之,反成大害,世所未知 。按洁古云:中暑为阴证、为不足,中热为阳证、为有余 。经曰:气盛身寒,得之伤寒;气虚身热,得之伤暑 。故中暑宜温散,中热宜清凉 。
《本经逢原》:香薷辛温,先升后降,故热服能发散暑邪,冷饮则解热利小便,治水甚捷 。世医治暑病,以香薷饮为首药 。然暑有乘凉饮冷,致阳气为阴邪气遏,遂病发热,恶寒头痛,烦躁口渴,或吐或泻,或霍乱者,宜用此发越阳气,散水和脾 。若饮食不节,劳役作丧之人伤暑,发热大渴,烦渴喘促者,乃劳倦内伤之证,必用清暑益气 。如大热大渴,又宜人参白虎之类,以泻火益元 。更有汗出如雨,吐泻脱元,四肢清冷,脉微欲脱者,又须大顺浆水散等方救之 。若用香薷饮,是重虚其表,顷刻脱亡矣 。今人不知,概用澄冷代茶 。若元气虚人服之,往往致病 。盖香薷乃夏月解表之药,如冬月之用麻黄,气虚者岂可漫用!《深师》香薷丸,治通身水肿,以香薷熬膏,丸白术末,日三夜一服,米饮下之效 。
《本草分经》:辛,温 。主肺解表,清暑利湿,散皮肤蒸热,解心腹凝结 。阴暑用之,以发越阳气,阳暑忌用 。热服作泻 。
香薷,味辛,气微温,无毒 。入脾、胃、心、肺四经 。主霍乱,中脘绞痛,治伤暑如神,通小便,散水肿,去口臭,解热除烦,调中温胃,有彻上彻下之功,拨乱反正之妙,能使清气上升,浊气下降也 。但宜冷冻饮料,而不可热饮,宜少用,不可大用 。少用,助气以祛邪;大用,乃助邪以耗气 。冷冻饮料,乃顺邪解暑;热饮,乃拒邪以格热 。此又用香薷者所宜知也 。
《本草新编》:或问香薷解暑,宜有暑气,尽可解之,何以有解有不解也?岂多用之故,抑热饮之故耶?
夫香薷热饮、多用,固难见效,然又有冷冻饮料、少用又不效者 。盖香薷止能散暑气之邪,不能助正气之乏也 。正气虚,而后暑邪中,祛暑不补正气,焉能效耶 。故香薷饮,宜多加参、术为妙矣 。
或疑香薷祛暑,必须补正气,然有补正气以祛暑,而暑邪愈炽者,岂香薷不可用乎?抑正气不可补乎?曰∶补正祛邪,王道也;单祛邪不补正,霸道也 。补正多于祛邪,王道之纯也;
祛邪多于补正,霸道之谲也 。补正不敢祛邪,学王道误者也;祛邪又敢于泻正,学霸道之忍者 。以上六者,皆能去暑 。今谓补正气以祛暑气,是王霸兼施之道也,焉有暑气之不解,反谓暑邪愈炽,疑于正气之不可补哉 。香薷用于补正之中,正千古不易之论也 。
或问香薷用于补正之中,毕竟宜多宜少?曰∶香薷解暑,感暑症者,自宜以香薷为君,多用之 。倘元气素虚,又宜以香薷为佐,以补气之药为君,倘元气大虚,又不可以香薷为臣,以香薷为使,少少入之 。总在人临症善用之也 。
或疑香薷解暑之外无他用,《本草》称其功用甚多,又可信之乎?此固不可尽信也 。然暑症多端,凡与暑症同时病者,香薷但有以治之,乃又不可谓香薷于解暑外,竟无他用矣 。
《本草经解》:气微温,味辛,无毒,主霍乱,腹痛吐下,散水肿,香薷气微温,禀天初春之木气,入足少阳胆经,味辛无毒,得地西方燥金之味,入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气味俱升,阳也,夏月湿热之气,郁于太阴阳明,则挥霍扰乱而腹痛吐泻矣,其主之者,温能行气,辛可解湿热也,肺者相传之官,主通调水道,下输膀胱,香薷味辛润肺,所以主散水肿也,
【制方】
香薷同人参、白术、木瓜、白茯、白芍、陈皮、车前,治水肿,同白术丸,治水肿,以小便利为效,
香薷药用部位为唇形科植物石香薷全草 。
香薷的配伍应用配藿香,治夏令感冒挟湿,症见发热恶寒,胸闷,呕吐,腹痛等症 。
配白扁豆,治暑令感寒吐泻 。若加厚朴为香薷饮,治外寒内湿,身热无汗,头痛,口渴,吐泻腹痛的夏令伤暑症 。
配白术,治寒湿内蕴的水肿,小便不利 。
配白茅根,治小便短赤涩痛,甚则便血 。并可与益母草配用,治身热无汗,小便短赤的水肿 。
配蓼子,治霍乱吐利,四肢烦疼,冷汗出,多渴 。
配黄连、滑石,治心烦,小便不利 。
配藿香、扁豆,治夏季感受寒凉引起的恶寒发热无汗,腹痛吐泻 。
配厚朴、扁豆,治夏季暑湿表证,恶寒发热,头重头痛,无汗身痛,腹痛吐泻等症 。
配茯苓、白术,治脚气水肿和肾炎水肿 。
配藿香、佩兰,治夏季感冒风寒所致的发热,恶寒,头痛,无汗等症 。
配藿香、陈皮,治伤暑泄泻 。
配苍术、茯苓,治水肿,小便不利 。
配杏仁、黄芩、黄连,治由香薷煎汤热服引起的呕吐 。
配厚朴、白扁豆、甘草,治暑湿感冒 。
配小蒜、厚朴、生姜,治霍乱腹痛吐痢 。
配荷叶、扁豆、佩兰、藿香,治水湿浮肿,小便不利者(如急性肾炎浮肿者) 。
附:单味应用
单味1把,煮汁含服,治口臭 。
香薷配方选例①香薷汤(《和剂局方》)治饮食不节,饥饱失时,脾胃不和,脘痞,或感受风冷,憎寒壮热,遍体疼痛,胸膈满闷,霍乱吐泻,脾疼翻胃,中酒不醒,及四时伤寒头痛:炒扁豆、茯神、厚朴(去粗皮,姜汁炒)各30g,香薷60g,炙甘草15g 。为细末,每服6g,沸汤点服 。
②香薷丸(《和剂局方》)治伤暑伏热,烦渴瞀闷,头目昏眩,胸膈烦满,呕哕恶心,口苦舌干,肢体困倦,不思饮食,或发霍乱,吐利转筋:香薷、紫苏(去粗梗)、木瓜各30g,丁香、茯神(去木)、檀香、藿香叶、炙甘草各15g 。为细末,炼蜜为丸,每30g作30丸,每服1~2丸,小儿每服0.5丸,细嚼白开水送下,或新汲水化下 。
③香薷散(《类证活人书》)治霍乱吐利,腹痛、肢冷汗出,两脚转筋,疼痛不可忍者:香薷45g,黄连60g(上两味用生姜120g同杵,炒令色紫),厚朴(去皮)60g(一方加扁豆) 。为粗末,每服9g,加酒半盏,水煎去淬,用新汲水频频浸换,令极冷服 。
④十味香薷饮(《百一选方》)消暑气,和脾胃,清头目,止痛眩:香薷30g,人参、陈皮(去白)、白茯苓、白术、干木瓜、白扁豆(炒,去壳)、黄芪、厚朴(姜汁制炒黑色)、炙甘草各15g为细末,每服6g,不拘时,热汤或冷水调下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