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 , 还有短(循环型)生活史型 , 只有○、I阶段 , 以菌丝体在病部越冬 , 次春侵染幼芽如梅花锈病 。 只有Ⅲ和Ⅳ阶段如菊花白锈病、锦葵锈病等 , 这类锈菌全部为单主寄生 。
3病害流行规律
3.1侵染循环
锈菌的侵染循环较复杂 , 不同锈菌差别很大 。 病菌越冬 , 有的以菌丝体或菌丝体和夏孢子在植物的芽、枝叶、留种母株等病组织内 , 菌丝体可存活多年 , 有的以冬孢子和(或)夏孢子在枯枝落叶等病残体上 , 有的在病残体和病组织内部可越冬 , 由冬孢子萌发产生担孢子 , 担孢子侵染产生性孢子和锈孢子 , 锈孢子侵染产生夏孢子和冬孢子 。 五种孢子中 , 能侵染寄主的只有锈孢子、夏孢子和担孢子 , 夏孢子可多次重复再侵染 , 而单寄主的玫瑰锈菌 , 其夏孢子和锈孢子都能再侵染 。 胶锈菌因缺夏孢子 , 故无再侵染 , 仅一次初侵染 。 孢子主要靠风传播 , 也有借雨水滴下溅传 。 锈孢子和夏孢子萌发后 , 一般从气孔侵入寄主 , 担孢子可直接穿过寄主表皮或从气孔侵入 。 一般幼芽、嫩叶、嫩枝易受侵染而发病 。 转主寄生锈菌 , 只有存在转主植物时 , 才能完成侵染循环引起发病 。
锈病菌中 , 仅红花锈病等很少种类通过种子传病 , 而大多借病苗木、插条和接穗等传病 。 孢子随气流传播的范围较广 , 梨胶锈菌的担孢子可传到约5公里处 。 有的锈菌以夏孢子随千余米的高空气流远距离传播到数百至数千公里外的不同自然地理区、不同国家 , 甚至不同大陆 , 地域跨数十个纬度 。
3.2病害流行因素
3.2.1气候因素
各种气候因素中 , 以气温、空气湿度和降水对发病影响较大 , 大多锈菌的生长发育 , 孢子产生萌发和发病 , 适宜稍偏低的温暖天气 , 一般气温在10~26℃时发病较重 , 温度过高过低都会抑制孢子形成、存活萌发和侵染 , 故我国大多在春、秋两季为锈病多发期 。 病害与空气湿度密切相关 , 空气相对湿度连续数天在80%以上 , 尤其是饱和湿度 , 使病害严重 。 孢子在水滴或水膜中才能萌发 , 多雨 , 特别是多雨日、多露或大雾天气 , 造成病害流行 。
3.2.2养护管理因素
园林养护管理 , 即改善小气候条件 , 有利园林植物生长 , 又可增强植物抗病性 。 种在土层深厚、疏松肥沃富含腐殖质的壤土花木 , 可减轻发病 , 而土壤板结粘重 , 或贫瘠保水保肥力差的砂土发病就重 。 如种植过密 , 阳光不足 , 偏施氮肥 , 花木徒长 , 苗圃长期积水 , 植株生长不良 , 抗病力弱;管理粗放 , 不及时整枝修剪 , 园内清洁卫生差 , 病枝落叶多 , 病原菌大量存在病害就重 。
4综合防治
4.1杜绝和减少菌源
防治转主寄生的锈病 , 如新建公园的景观植物配置时 , 将观赏植物与转主植物严格隔离 , 如海棠、苹果、梨等锈病与转主寄主柏树要相隔5公里;杜鹃与云杉、铁杉、紫菀等与二针松、三针松等都不能混值 。 如已经混栽 , 最好彻底清除转主寄生 , 如难以清除 , 应加强转主寄生病害防治 。 在孢子将飞散时施药预防 。 为减少孢子飞入传病 , 将被传病的植物种在传病植物的上风口处 , 以减轻发病 。 防治单主寄生锈病 , 在秋末到次年早春或植物休眠期 , 彻底清扫园内落叶、落果和枯枝等病虫潜伏的植物残体 , 生长季经常除去病枝叶集中处理 , 可减少菌源 。
4.2加强养护管理
改善植物生长环境 , 提高抗病力 , 建园前选择合适地段 , 做好土壤改良 , 增加土壤通透性 , 提高土地肥力 , 整理好园地灌排系统;选用健壮无病虫枝作插条、接穗等无性繁殖材料 , 严格除去病菌;控制种植密度 , 不适合过密;及时排除积水;科学施肥 , 多施腐熟有机肥和磷钾肥 , 不偏施氮肥;经常修剪整枝 , 除病虫弱枝 , 使园内通风透光良好;设施栽培要加强通风换气 , 降低棚室内湿度 。
推荐阅读
- 【果苗】嫁接果苗枯死原因及防治
- 【病虫害】合欢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
- 【植物】园林植物有害生物越冬防治
- 【病害】诊治君子兰病害
- 【常见】郁金香常见病虫害及其防治
- 【防治】冷季型草坪腐霉病防治措施
- 【病虫害】树木病虫害防治方法
- 【防治】林木病虫害防治常识
- 【生姜】韭菜生姜汁的功效与作用
- 【常见】花卉常见疫病发生与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