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可持续园林发展与害虫防治( 三 )


发挥自然因素对害虫的调控作用, 首先要在充分了解当地园林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基础上, 从观念上把已经习惯了的园林害虫防治转变为园林害虫管理 。 从园林生态系统中植物—有害生物—天敌的相互作用关系出发, 充分发挥植物本身的抗逆作用, 将植物防御、耐害、补偿和诱导抗性调整到最佳状态 。 强调天敌的控害作用, 通过植物合理配置, 使用选择性农药和无公害农药, 创造天敌生存与繁殖的最适条件, 应用多种调控措施, 破坏有害生物栖息生境, 恶化其生存与侵害的条件, 将害虫持续控制在允许水平之内 。
2、少用化学农药, 发展无公害防治制剂
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是害虫防治的根本对策 。 目前, 瑞典已成功地实施了减少农药使用量50%的计划, 丹麦和荷兰也分别制定了2003年减少农药使用量50%的“行动计划”和“长期植物保护规划” 。 美国1993年发布公告, 尽最大努力减少使用危险性较大的化学农药使用量50% 。 因此, 对人畜及生态环境相对安全的无公害制剂产量每年以10%— 20%的速度递增, 在我国bt杀虫剂防治害虫已由80年代的5万kg发展到2002年的2000万kg 。 利用病毒制剂和白僵菌防治害虫面积每年分别在10万公顷和66.7万公顷以上 。 近年来诱杀和干扰害虫正常行为的昆虫信息素也已成为害虫防治中的一个重要手段 。
3、强调高新技术在害虫防治中的应用
近年来, 生物技术、遗传工程的发展, 为害虫管理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同时也为尽可能地少用化学农药奠定了基础 。 目前, 主要从植物—害虫—天敌食物链的相互作用关系出发, 着重研究以下三方面内容:1 利用遗传工程技术, 将抗虫基因导入植物体内, 使植物对害虫产生抗性 。 2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 修饰微生物本身基因, 以提高其对害虫的感染力, 或与异源病毒重组以扩大其宿主范围, 或将外源激素、酶和毒素基因导入杆状病毒基因组以增强其致病作用 。 3 利用基因工程手段, 以昆虫转座因子p因子作为载体, 将显性不育基因, 结构基因导入雄虫体内培养出不育雄虫, 从而达到异常控制害虫的目的 。
【【防治】可持续园林发展与害虫防治】4、将害虫防治纳入可持续园林管理之中
害虫防治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园林的可持续发展, 然而, 影响园林可持续发展的因子很多, 害虫防治只是其中之一 。 害虫防治必须服从可持续园林发展的需要, 与其它栽培、管理等协调配合, 将植物的有害生物综合治理与植物的综合营养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 从保护植物扩展到保护园林生态体系 。 (段半锁 李占龙)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