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龙灭绝的几种假说( 二 )


有证据表明 , 恐龙生活的中生代二氧化碳的浓度很高 , 而其后的新生代二氧化碳的浓度却较低 。 中生代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较高 , 说明恐龙很适应高二氧化碳浓度的大气环境 。 也许只有在那种大气环境中 , 它们才能很好的生活 。
当时 , 尽管哺乳动物也已经出现 , 但是它们始终没有得到大发展 , 也许正是由于大气成分以及其他环境对它们并不十分有利 , 因此它们在中生代一直处于弱小的地位 , 发展缓慢 。
随着时间推移 , 到了白垩纪末期 , 大气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 二氧化碳的含量降低 , 氧气的含量增加 , 这种对恐龙不利的环境可能使恐龙的身体产生了不适 , 在新的环境下 , 恐龙很容易得病 , 而且疾病会像瘟疫一样蔓延 。 并且新的大气环境更适于哺乳动物的生存 , 哺乳动物成为更先进、适应性更强的竞争者 。 在这两种因素的作用下 , 恐龙最终灭绝了 。
灭绝假说四:被子植物中毒说
曾经有研究人员对四川地区出土的一批恐龙骨骼化石进行分析后发现 , 骨骼化石内的砷、钡、铬、铀等含量超高 , 与现代陆生动物相比 , 其体内的有毒元素要高出几百甚至上千倍 , 所以科学家推测恐龙有可能是灭绝于慢性中毒 。
最初的裸子植物出现在古生代 , 在中生代至新生代它们是遍布各大陆的主要植物 。 很多科学家猜测 , 也许是恐龙时代末期 , 地球上的裸子植物逐渐消亡 , 取而代之的是大量的被子植物 , 这些植物中含有裸子植物中所没有的毒素 , 形体巨大的恐龙食量奇大 , 大量摄入被子植物导致体内毒素积累过多 , 植食性恐龙由于毒素过多导致死亡 , 肉食性恐龙食入有毒的动物 , 也渐渐消亡 。
灭绝假说五:物种斗争说
恐龙时代末期 , 最初的小型哺乳类动物出现了 , 这些动物属啮齿类食肉动物 , 可能以恐龙蛋为食 。 由于这种小型动物缺乏天敌 , 越来越多 , 最终吃光了恐龙蛋 , 导致恐龙灭绝 。
灭绝假说六:酸雨说
白垩纪末期可能下过强烈的酸雨 , 使土壤中包括锶在内的微量元素被溶解 , 恐龙通过饮水和食物直接或间接地摄入锶 , 出现急性或慢性中毒 , 最后一批批死掉了 。
灭绝假说七:大陆漂移说
地质学研究证明 , 在恐龙生存的年代地球的大陆只有唯一一块 , 即“泛古陆” 。 由于地壳变化 , 这块大陆在侏罗纪发生了较大的分裂和漂移现象 , 最终导致环境和气候的变化 , 恐龙因此而灭绝 。
灭绝假说八:地磁变化说
现代生物学证明 , 某些生物的死亡与磁场有关 。 对磁场比较敏感的生物 , 在地球磁场发生变化的时候 , 都可能导致灭绝 。 由此科学家推论 , 恐龙的灭绝可能与地球磁场的变化有关 。
灭绝假说九:性别失调说
由于天气寒冷 , 恐龙妈妈孵出的大多是雄性小恐龙 , 这使恐龙世界雌雄比例严重失调 , 随着雌性恐龙的逐渐减少 , 恐龙家族也就走向了灭亡 。


无相关信息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