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责任有哪些,十个取保候审九个缓刑( 四 )


(l)犯罪的客体 。 是指犯罪行为侵犯的、我国刑事法律所保护的社会关系 。 任何犯罪都必然要侵犯某一客体, 不侵犯客体的犯罪是不存在的 。 例如, 销售假药罪, 侵犯的客体是国家对药品的监督管理制度以及公民的健康权利 。 如果侵犯的不是刑事法律所保护的社会关系如合同关系, 就不构成犯罪 。
(2)犯罪的客观方面 。 是指刑法所规定的犯罪活动的客观事实特征, 包括危害社会的行为、危害后果及其因果关系等 。 危害社会的行为包括作为和不作为 。 作为是指不当为而为的积极行为, 即实施法律所禁止的行为, 如杀人 。 不作为是指当为而不为的消极行为, 是指行为人有条件、有义务实施某些行为而不实施, 以至于使刑法所保护的客体受到严重危害的行为, 如玩忽职守 。
(3)犯罪的主体 。 是指实施犯罪行为依法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的自然人或者单位 。 第一, 关于自然人, 我国刑法规定只有达到一定年龄并且精神正常的人, 才能成为犯罪的主体 。 第二, 关于单位犯罪主体, 是指为牟取单位的非法利益, 由单位负责人或者经单位集体讨论决定, 实施了《刑法》明文规定的单位犯罪的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 其中包括法人单位和非法人单位 。 我国《刑法》对单位犯罪基本上实行两罚制, 既处罚单位, 比如判处罚金, 又处罚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 。 只有法律有明文规定的, 才实行单罚制 。
(4)犯罪的主观方面 。 是指《刑法》规定的成立犯罪必须具备的犯罪主体对其实施的危害行为及其危害后果所持的心理态度 。 包括犯罪的故意、犯罪的过失、犯罪的目的和动机 。 犯罪的故意是指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 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 分为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 。 犯罪的过失是指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 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 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 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心理态度, 分为疏忽大意的过失和过于自信的过失 。
2.关于刑罚 。 刑罚是由国家最高立法机关在《刑法》中确定的, 由人民法院对犯罪分子适用并由专门机构执行的最为严厉的国家强制措施 。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 刑罚分为主刑和附加刑 。
(1)主刑 。 是对犯罪分子适用的主要刑罚方法, 只能独立适用, 不能附加适用, 对犯罪分子只能判一种主刑 。 主刑分为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死刑 。
(2)附加刑 。 是既可以独立适用又可以附加适用的刑罚方法 。 即对同一犯罪行为既可以在主刑之后判处一个或两个以上的附加刑, 也可以独立判处一个或两个以上的附加刑 。 附加刑分为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 。 对犯罪的外国人, 也可以独立或者附加适用驱除出境 。
此外, 我国刑法还规定了非刑罚的处理方法, 即对犯罪分子判处刑罚以外的其他方法 。 包括:由于犯罪行为而使被害人遭受经济损失的, 对犯罪分子除刑事处罚外, 判处赔偿经济损失;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的, 根据情况予以训戒或者责令具结悔过、赔礼道歉, 赔偿损失, 或者由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罚或者行政处分 。
刑事责任是指犯罪行为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 主刑和附加刑两刑事责任包括照刑事法律的规定追究其法律责任 。 主刑只能种 。 主刑分为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死刑 。 剥夺政治权利、没收独立适用, 不能附加适用 。 附加刑分为罚金、财产 。 对犯罪的外国人, 也可以独立或附加适用驱逐出境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