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有哪些名人( 四 )


丁道护这块碑是极成熟的楷书 , 间架平正 , 法度谨严 , 实为唐楷之先导 , 就算放在唐楷间也丝毫不逊色 , 可隐约见到唐代书家之笔法 。
4、善正书 , 笔法精妙 , 不减欧、虞 。 唐太宗与汉王元昌、褚遂良等皆受之于史陵 。 褚首师虞 , 后又学史 , 乃谓陵曰:此法更不可教人 , 是其妙处也 。 书法虽称高古 , 至中唐《述书赋》 , 已不及见 。
张怀瓘《书断》云:“有骨直 , 伤于疏瘦也 。 ”唐人卢携《临池诀》始云:“陵盖隋人也 。 ”赵明诚《金石录》收有史陵正书《隋禹庙碑》一石 , 大业二年(606)五月立在越州 , 有跋云:“其文字磨灭十五六 , 而其末隐隐可辨 , 云‘会稽郡’……笔法精妙 , 不减欧、虞……盖当时名笔也 。
今此碑磨灭而仅存 , 世之藏书者皆未尝有 , 非余收录之富 , 则遂不复见于世矣 。 ”《嘉泰会稽志》卷十六记施宿当时尝令拓之 , 仅得二二四字 。
李嗣真《书后品序》》:“太宗与汉王元昌、褚仆射遂良等皆受之于史陵 , 褚首师虞 , 后又学史 , 乃谓陵曰:‘此法更不可教人 。 ’是其妙也 。 ” 。 另见《书小史》 。
李嗣真《书后品序》》:“太宗与汉王元昌、褚仆射遂良等皆受之于史陵 , 褚首师虞 , 后又学史 , 乃谓陵曰:‘此法更不可教人 。 ’是其妙也 。 ” 。 另见《书小史》 。

5、智永和尚(生卒不详) , 南朝人 , 本名王法极 , 字智永 , 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 书圣王羲之七世孙 , 第五子王徽之后代 , 号“永禅师” 。
智永善书 , 书有家法 。 将王羲之作为传家之宝的《兰亭序》 , 带到云门寺保存 。 云门寺(原名永欣寺)有书阁 , 智永禅师居阁上临书20年 , 留下了“退笔冢”、”铁门槛“等传说 。
智永对后世书法影响深远 。 他传“永字八法” , 为后代楷书立下典范 。 所临《真草千字文》八百多份 , 广为分发 , 影响远及日本 。 即使现在 , 依然是书法学习的经典教材 。
对于智永的 书法 , 历代书法家与书法著作多有评价 。 乐安薛氏云:“智永妙传家法 , 为隋唐间学书者宗匠”;都穆《寓意编》云:“智永真草千文真迹 , 气韵飞动 , 优入神品 , 为天下法书第一” 。
解缙云“智永瑶台雪鹤 , 高标出群”:韦续《九品书人论》云“智永正草 , 品上之下”;宋人编的《宣和书谱》说智永“笔力纵横 , 真草兼备 , 绰有祖风” 。
(唐)张怀瓘《书断》云:“智永师远祖逸少(逸少 , 王羲之字) , 历纪专精 , 摄齐升堂 , 真、草惟命 。 夷途良辔 , 大海安波 , 微尚有道(有道 , 书法家)之风 , 半得右军(右军 , 指王羲之)之肉 。 兼能诸体 , 於草最优 。
气调下於欧(欧阳询)、虞(虞世南) , 精熟过于羊(羊欣)、薄(薄绍之) 。 ”张怀瓘将古今善书法者分成三品:神品、妙品、能品 。 智永的行书入能品 , 隶书、章草、草书皆入妙品 。 可见智永书法成就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