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整治不听话的学生,老师有创意的惩罚方式( 二 )
如何整治不听话品行差的学生 1、强化学生责任感 。 责任感能使学生进步 , 能使学生产生自信心和自豪感 。
2、交换角色进行体验 。 在学生的交往中 , 争吵与冲突是无法避免的 , 学生的心情、态度都会影响到他们之间的交往 。 当学生之间发生冲突时 , 可以让他们相互交换一下角色 , 互相体验 , 相互认识到自己的不对 , 相互谅解了对方 。
3、让学生明确老师的指示 。 学生常因为不明确成人给他的指示而做出不当的行为 , 因此 , 要让学生学会听话时 , 就必须让学生明确什么时候该怎么做 。
4、适度的惩戒 。 当面对不听话的学生时 , 不能总是温和地讲道理 , 特别是在处理攻击性行为和危险性行为时 , 必须要让学生懂得这些行为所产生的不良后果 , 让学生明白自己的行为是错误的、是不能再做的 。
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
【如何整治不听话的学生,老师有创意的惩罚方式】1、随着身心发展的加快 。 中小学生自我意识有了新的飞跃 。 不再愿意接受教师和家长的“保护” 。 希望得到像成人那样的尊重 。
2、强烈的好奇心 。 特别是对成人世界的好奇 。 使得对于越是得不到的东西 。 越想得到越是不能接触的东西 。
3、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的发展 。 使得开始喜欢争论 。 对生活中和书本上遇到的各种问题总愿意独立地衡量是非、判断曲直 。 对老师和家长的教导 。 常用批判的眼光来审视?对书本上的一些定论也会提出质疑 。
如何管理不听话的学生 心理学家科尔伯格通过大量的测试 , 将道德判断的发展分为三种水平 , 6个阶段 。
(一)前习俗水平;这是低于常态的水平 。 主要根据行为对自身所产生的后果来判断行为的好坏 。
第一阶段:惩罚或服从的倾向 。 凡不受到惩罚和服从有权力的人行为都是作为好的 。
第二阶段:幼稚的事乐主义 。 凡能满足个人需要的行为即是正确的行为 。
(二)习俗水平:这是常态的水平 。 主要根据行为能否满足社会的期望来判断行为的好坏 。
第三阶段:好儿童的倾向 。 凡能得到别人的赞许或能维持和别人良好关系的行为即是道德的行为 。
第四阶段:倾向于权威 。 凡能尊敬权威、维护社会秩序的行为即是道德的行为 。
(三)后习俗水平:这是一种超于常态的水平 。 主要根据自己选定的道德准则去判断行为的好坏 。
第五阶段:倾向共同约定的义务和民主同意的法律 。 根据共同制订的义务法律来考虑道德行为 。 为了尊重别人的权利 , 为了得到别人和社会的尊敬与自尊而遵守道德原则 。
第六阶段:倾向普遍的道德原则 。 道德被看作为一种良心的决断 。 即根据自己选定的道德准则行动 。 为了免受自我谴责而遵守道德原则 。
随着学生的知识的积累 , 认识的深入 , 思维的发展 , 其道德判断水平将向着习俗水平以及后习俗水平发展 , 他们逐渐有自己相对独立的道德判断准则 , 而这种外在的表现形式常常就是“不听话” 。 是否有相对独立的道德判断准则 。 将是一个学生知识的多少 , 认识的深浅 。 思维发展程度的一面镜子 , 是一个学生是否走向“性格成熟”的尺度之一 。 假如一个学生缺乏个性 , 事事无自己独立的见解 , 他能有多大的创造力(创造需要求异) , 他的一生能有多大的建树 。 因此看一个学生怎么样 , 不能看他是否“听话” , 而在于他(她)的内在的判断准则是否正确 。
学生不听话的另一个原因 , 是由于“代沟”的存在 , 是新旧文化冲突的反映 。 不同的两代人 , 青少年时期生活在不同的文化环境里 , 接受不同的文化教育 , 形成不同的沦理道德观念 , 打上不同时代的烙印 , 同一件事常不同的看法是常有的 , 但很难说一定是教师是是学生非 , 作为教师不应该先把自己放在纠正学生错误的圣人的位置上 , 否则冲突就会更为频繁 。 有些事我们感觉不舒服 , 但这件事未必就不好 。 因为对于新事件(哪怕是美好的)在没有适应之前 , 由于暂时的不适应也会带来不舒心的感觉 。 因而 , 当师生发生一点不愉快矛盾时 , 教师应自首 , 也许是自己的错误 , 不该武断指责 。
推荐阅读
- 谷歌浏览器如何清理缓存,谷歌浏览器翻译不弹出
- 如何用剪刀给窗帘剪孔
- 瓷砖砸一小坑如何修补,瓷砖修补效果
- 如何看原油走势图,怎么看原油价格走势图
- 第三者被发现如何自保,取现金另存小三账户
- 如何改善注意力不集中,注意力不集中怎么弄
- 签空白合同如何留证据
- 当当网客服如何联系
- 油脂分泌旺盛如何调理,鬓角两边每天扣不完的头皮屑
- 脸部过敏如何修复,脸过敏烂了怎么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