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学中医如何开始,想学中医技术( 二 )
中医最重临床实效,经验需从临床中获得 。 所以说,中医是学以致用的,是最接地气的学问 。 古代大医没有不是临床高手的,也没有不是站在前贤肩膀上的 。
选择师承方式学习中医 。 对于零基础的中医新手来说,最好的学习方式当然是选择跟师学习 。 中医师承源远流长,经过实践证明,中医师承是中医文化教育的魂脉,是培养中医人才不可或缺的一种形式 。
我想自学中医,从哪里开始入手比较好? 首先界定什么是科学?中国古代有没有科学?
【想学中医如何开始,想学中医技术】回答上述问题,首先弄清楚什么是科学 。 科学研究的是物质结构、运动变化规律,要经过严格的实践检验 。 卢瑟福最初提出原子结构的理论,不被世人认同 。 后经多次实验,证实其正确性,从而为日后的原子弹发明提供了理论基础 。
又如阿弗加德罗提出同温、同压、同体积的气体分子数相同 。 这种无根无据的说法当然不被认同,只能称为阿弗加德罗假说 。 经过不断实验,有些是吻合的,假说于是变为学说 。 后经多次实验证实其正确性,才变为今天高中学生都熟知的阿弗加德罗定理 。
中医的核心理论就是阴阳五行之说 。 也就是说说而已,没有人通过过实验证实阴阳五行的正确性 。 应该承认古人能提出这等高深的奇思妙想是了不起的成就,值得国人永远骄傲 。 但从学问层面考虑,阴阳五行还只停顿在假说阶段,所以阴阳五行之说算不得科学 。 还需要阴阳五行学家不光只是高唱博大精深,要通过艰苦卓绝的反复实验,证实阴阳五行确实存在,甚至用阴、阳,用金木水火土代替元素周期律,用八桂图代替几何学 。 那时阴阳五行自然就占领科学高地了 。
我不仅见证了奇迹,还创造了奇迹 。 我母亲87岁时患高血压、心律不齐、心衰、房颤(县中医院、县人民医院医生诊断结果),住院治疗一周,病情好转,稳定,办理出院 。 医嘱:病人情况渐时稳定,带药回家按时服药,二三个月内病情会复发,准备钱到三甲医院做人工心脏泵手术,结果出院当晚母亲就感觉心跳快不舒服,家人决定再送母亲去住院治疗,但她不同意 。 怎么办?我决定自己开方配中药给母亲治疗 。
刻诊:脉细弱,舌淡无苔,其它正常 。
诊断:心气虚衰而致惊悸 。
治则:补益心气,宁心安神 。
处方:养心汤加减 。
疗效:服药一剂即感觉舒服,连服十剂,以后每周服二三剂 。 直至母亲93岁寿终正寝,每月药费二百元左右,五年里生活自理,从不夸入医院大门半步 。
我想学中医应该从哪入手??? 先握个手,同道中人.
我在其他地方也回答过类似问题,算是一小点经验.
以下这几本书是必须看的: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中医内科学,中医针灸学,中医方剂学(人民卫生出版社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多读经典书籍<黄帝内经><伤寒论>等等.你会越来越觉得中医的神奇.因为我就是这样过来的,呵呵
先看基础理论,对中医看待人体的整个机理有一个印象,弄懂一些概念,然后读诊断学,晓得一些疾病的表现形式.然后再读中药学和方剂学,这两本可以交杂着看.
汤头歌有点难背的,背方剂是把组成的中药名用一句话把它们连起来的,如果你自己不行,去市场上买一本带速记的方剂学书.但我觉得在看方剂学之前最好能看下中药学,要不然你根本不知道为什么这个方剂里要用到这个药.但在看中药的时候最好也能结合地看方剂,因为中药只有和其他的药物在一起的的时候才能发挥它的多种效应.
最后有了一定基础,可以读内科学.通过病案深化理解方剂的运用.抽空多上上百度,加强与别人的交流.
推荐阅读
- 如何判断新生儿冷热,怎样知道新生儿的冷暖
- 17年属羊的运势如何
- 闺蜜之间如何相处,闺蜜相处的9大禁忌
- 外公的哥哥如何称呼,舅舅的妹妹应该叫什么
- 长款毛衣如何搭配外套
- 如何让自己变得沉稳,怎样才能让自己变得稳重
- 上海一卡通如何办理
- 如何判断机械能是否守恒,如何判断一个物体机械能守恒
- 如何做梦并且控制梦,怎样更容易做梦
- 如何关闭自动转屏幕,自动旋转屏幕怎么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