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均可支配收入怎么算,如何计算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 四 )


(1)工资性收入 , 指就业人员通过各种途径得到的全部劳动报酬 , 包括所从事主要职业的工资以及从事第二职业、其它兼职和零星劳动得到的其它劳动收入 。
(2)经营性收入 ,  指个体或私营业主在一个记账周期(一个月)内所取得的全部营业收入或销售收入以及经营房屋出租业务的租金收入 。
(3)财产性收入 , 指家庭拥有的动产(如银行存款、有价证券)、不动产(如车辆、土地、收藏品等)所获得的收入 。 包括出让财产使用权所获得的利息、租金、专利收入;财产营运所获得的红利收入、财产增值收益等 。
(4)转移性收入 , 指国家、单位、社会团体对居民家庭的各种转移支付和居民家庭间的收入转移 。 包括政府对个人收入转移的离退休金、失业救济金、赔偿等;单位对个人收入转移的辞退金、保险索赔、住房公积金等;家庭、亲友间的赠送和赡养等 。
扩展资料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职工平均工资的区别:
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劳动工资统计中的职工人均工资是统计工作中两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统计指标 , 两者的主要差别在于调查的范围不同、统计口径不同:
(1)调查的范围不同 。 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调查统计的范围是城市居民家庭生活收入 , 包括家庭成员中的职工与非职工的收入;劳动工资统计中的职工人均工资调查统计的范围是城市在职职工的工资性收入 , 不包括其他社会成员的收入 。
(2)反映的内容不同 。 可支配收入是反映居民家庭全部现金收入中能用于安排家庭日常生活的那部分收入 , 即用家庭中得到的全部现金收入减去个人所得税、减去记帐补贴及家庭从事副业生产支出的费用 。
职工人均工资是反映在一定时期内职工工作单位以货币形式或实物形式实际支付给职工的劳动报酬 , 即包括计时工资、基础工资和职务工资、计件工资(包括超额工资)、各种工资性的奖金和津贴、加班加点工资、附加工资、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等 。
但不包括职工从工作单位得到的福利费(如洗理费等)、生活困难补助费、上下班交通费、自行车补助费、独生子女费、保健用品费、文娱费、差旅费及会议补助费、误餐补助费等 。
【人均可支配收入怎么算,如何计算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参考资料来源:

人均收入怎么算的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指居民家庭人均可用于最终消费支出和其它非义务性支出以及储蓄的总和 , 即居民家庭可以用来自由支配的收入 。 它是家庭总收入扣除交纳的所得税、个人交纳的社会保障费以及调查户的记账补贴后的收入 。 计算公式为: 可支配收入=家庭总收入- 交纳的所得税- 个人交纳的社会保障支出- 记帐补贴 家庭总收入指调查户中生活在一起的所有家庭成员在调查期得到的工薪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的总和 , 不包括出售财物和借贷收入 。 收入的统计标准以实际发生的数额为准 , 无论收入是补发还是预发 , 只要是调查期得到的都应如实计算 , 不作分摊 。 社会保障支出指调查户家庭成员参加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社会保障项目中由个人交纳的保障支出 。 不包括职工所在单位交纳的那部分社会保障金 。 具体包括个人交纳的住房公积金、个人交纳的医疗基金、个人交纳的失业基金、个人交纳的养老基金和其他社会保障支出 。 国民生产总值 是指一个国家(地区)所有常 住机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年或季)收入初次分 配的最终成果(简称GNp) 。 它等于国内生产总 值加上来自国外的劳动报酬和财产收入减去支 付给国外的劳动者报酬和财产收入 。 国民生产总值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水平 。 国民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有三种:(1)生产法 (或称部门法) , 是从各部门的总产值(收入)中 减去中间产品和劳务消耗 , 得出增加值 。 各部门 增加值的总和就是国民生产总值;(2)支出法 (或称最终产品法) , 即个人消费支出干政府消 费支出十国内资产形成总额(包括固定资产形 成和库存净增或净减)十出口与进口的差额; (3)收入法(或称分配法) , 是将国民生产总值看 作为各种生产要素(资本、土地、劳动)所创造的 增加值 , 总额 。 2.国内生产总值 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 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年)生产活动的 最终成果(简称GDp) 。 国内生产 , 总值有三种表现形态 , 即价值形 态、收入形态和产品形态 。 国内生产总值的三种 表现形态表现为三种计算方法 , 即生产法、收入 法和支出法 。 三种方法分别从不同的方面反映 国内生产总值及其构成 。 国内生产总值能够全面反映全社会经济活 动的总规模 , 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实力 ,  评价经济形势的重要综合指标 , 世界上大多数 国家都采用这一指标 。 3.社会总产值 是指一定时期内(通常为1年) 以货币表现的农业 。 工业、建筑业、运输邮电业 和商业(包括饮食业和物资供销业)五大物质生产部门的总产值之和 , 也称社会总产品 , 它是反 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物质生产总成 果的重要指标 。 4.总投资 是指一定时期内固定资产投资与流 动资产投资之和 。 固定资产投资是指国民经济 各部门对固定资产的全部投资 。 流动资产投资 是指各部叮占用的原材料、在产品、产成品和商 品库存 , 以及战略物资储备等的增加额 。 总投 资 , 反映投资的总规模 , 对于研究投资规模 。 投 资效益、投资结构、投资需求与有效供给之间的 关系 , 有着重要意义 。 5.国民经济类型划分 是指以生产资料的所有 制性质和国家有关法规为依据划分经济类型的 规定 。 根据《关于经济类型划分的暂行规定》 , 目 前 , 经济类型可划分为以下几种:国有经济;集体经济;私营经济;个体经济;联营经济;股份制 经济;外商投资经济;港、澳、台投资经济;其他 经济 。 6.全员劳动生产率 是指根据产品价值量指标 计算的平均每一个职工在单位时间内的产品生 产量 。 它是考核企业经济活动的重要指标 , 是企业生产技术水平、经营管理水平、职工技术熟练 程度和劳动积极性的综合表现 。 其计算公式为: 全员劳动生产率=工业总产值/ 全部职工平均人数 7.农业总产值 是指以货币表现的农林牧渔业 全部产品总量 , 即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 它用价值 量形式综合说明一定时期(通常指、年)农业生 产的 , 总成果或总规模 。 它是观察农业生产水平 和发展速度 , 研究农业内部比例关系和农业在 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布局的一个重要综合指 标 。 同时 , 也是计算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农业增加值的基础资料 。 8.农业增加值 是指农业各生产单位生产经营 或劳务活动的最终成果 , 即一个单位或行业对 社会所作的贡献 。 从宏观上来说 , 农业增加值是 计算农村生产总值的依据 , 即农村生产总值等 于农村各部门增加值之和;从微观上来说 , 农业 增加值的计算 , 可以全面反映农业基层企业 , 事 业单位的投入 , 产出 , 效益及收入分配关系 , 有 助于改善经营管理 , 提高经济效益 。 按生产法计算的农业增加值 , 其计算公 式为: 农业增加值= 农业总产出一中间消耗(中间产品 消耗和劳务消耗) 按收入法(或称分配法)计算的农业增加值 , 其计算公式为: 农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折旧+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 9.农业劳动生产率 是指农业劳动者在一定时 同内生产的产品数量与相应的劳动消耗量之 比 。 既可用实物量计算 , 也可以用价值量计算 。 在研究农业劳动生产率水平时 , 通常计算价值 量指标 。 其计算公式为: 农业总产值或农业增加值 农业劳动生产率: 10.工业总产值 是指以货币表现的工业企业 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已出售或可供出售的工业 产品 , 总量 。 它是反映一定时间内工业生产总规 模和 , 总水平的重要指标 , 是计算工业生产发展 速度和主要比例关系 , 计算工业产品销售率和 其他经济指标的重要依据 。 工业总产值包括成 品价值、工业性作业价值和自制半成品、在产品 期末期初差额价值 。 工业 , 总产值采用工厂法计算 , 即以工业 企业作为一个整体 , 按企业工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来计算 。 但各企业之间、行业之间、地区 之间存在着重复计算 。 其计算公式为:报告期工业总产值=报告期全部产品的成品价值+报告期工业性作业价值+(报告期自制半成品和在产品期末余额- 报告期自制半成品和在产品期初 余额) 计算工业总产值采用的价格有不变价格和 现行价格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