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知识|过临平的作者是谁( 二 )



上塘河 , 自杭州市区艮山门起至海宁市盐官镇注入钱塘江 , 全长48公里 , 从江干区丁桥镇赤岸流入我区星桥 , 贯串临平镇进入海宁市 。 在我区境内流程11.4公里 。 主要支流有和睦港、乔司港、赭山港 , 它们之间由方家港、羊头坝港互相串通 。 和睦港过七堡船闸沟通钱塘江 , 乔司港经过外乔司船闸与下沙地区的诸多河渠相连 。 上塘河北岸还有白洋涧、龙兴闸、贺家堰、施家堰等小港支流 , 建有双林船闸经禾丰港和大运河沟通 。 河港堰闸 , 罗织成一张125平方公里范围的灌溉体系和运输网络 。

上塘河原是秦始皇开掘的古陵水道的一段 , 后为西湖的泄水道 , 西湖、城河之水合流经上塘河灌溉沿河农田 。 但因滨海冲积平原地势较高 , 沙壤土容易冲刷淤积 , 加之集雨面积小 , 容易干涸断流 , 唐宋以来 , 历代多有疏浚和整治 。 新中国成立后 , 人民政府大力疏浚河道和整修排涝闸堰 , 重点建设水源补给机电提水灌溉工程 。 使上塘河水能保证我区临平、乔司、星桥三个乡镇的78000亩农田(地)的灌溉需要 , 滋养着在这125平方公里土地上生活的12万人口 。

钱塘江畔曾是大片盐田 , 正是有了上塘河水的冲刷 , 把大片的盐碱地改造成为肥田沃地 。 北宋大文豪苏轼曾在乔司督开河道夜宿水陆寺 , 写下《汤村(今乔司)开运盐河雨中督役》一诗 , 他写道:“薨薨晓鼓动 , 万指罗沟坑 。 天雨助官政 , 泫然淋衣缨 。 人如鸭与猪 , 投泥相溅惊…… , 线路不容足 , 又与牛马行 。 ……”这么艰苦的开河引水 , 所以他最后说:“寄语故山友 , 慎毋压藜羹” 。 汩汩的生命水使上塘河流域富饶繁荣 , 成为历史以来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

上塘河历来是南北交通的要道 , 在元末明初张士诚开浚新开河以前 , 上塘河是连接大运河进入杭州的唯一通道 , 南来北往的船舶如过江之鲫 , 临平自然就成了杭州城北的一个热闹繁荣的市镇、商埠 。 尤其是南宋 , 杭州成为南宋王朝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 上塘河自然就是南北纽带 。 靖康之变中被金国拘禁的宋高宗生母韦太后南归就是由大运河转入上塘河 , 驻跸在临平镇东上塘河畔的妙华庵 。 宋使北上 , 金使南下都走的上塘河水道 。

上塘河穿行在田园阡陌、城镇村落之间 , 象一条逶迤的玉带 , 飘逸潇洒 , 清粼粼的河水缓缓流淌 , 把沿河堤岸上成排的绿树芳草 , 鲜艳的繁花倒映在水中 , 偶尔划过一艘木船 , 水波泛起微微的园纹 , 在阳光下闪烁出点点波光 。 唐诗人张佑的《过临平湖》诗曰:“三月平湖草欲齐 , 绿杨分影入长堤 。 田家起处乌犹吠 , 酒客醒时谢豹啼 。 山槛正当连叶渚 , 水塍新筑稻秧畦 。 人间漫说多歧路 , 咫尺神仙路欲迷”如此清纯淡雅的自然风光 , 难怪诗人误认为进了仙境了 。

班荆馆遗址 。 班荆馆 , 南宋王朝接待金国使者的国宾馆 。

安隐寺遗址 , 遗址上有苏轼题诗“当时陆羽空收拾 , 遗却安平一片泉”的安平泉 , 泉水大旱不涸 , 清澈甘冽;

桂芳桥,南宋时为里人徐氏兄弟同登进士而修筑 , 经过整旧还旧 , 桥亭高耸 , 仍屹立在上塘河上;

韦太后驻跸的龙兴寺(太后离开后 , “妙华庵”改名为“龙兴寺”) , 虽然改建为学校 , 但门口河上的龙兴古桥依然老态龙钟地守卫着这一方天地;

临平山塔 , 临平山顶上那支被苏轼感叹:“谁似临平山上塔 , 亭亭 。 迎客西来送客行”的宝塔虽然已经湮没 , 但去年开始兴建的“东来第一阁”将以更加挺拔靓丽的雄姿屹立在临平山巅 , 迎来送往沪杭线上的人们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