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地理知识|瑶池在哪个省,西王母瑶池在什么地方( 三 )



谢教授说 , 西王母的故事实际分为两个体系 , 一种是神话故事里的西王母 , 另外一种就是历史上真正存在过的西王母 。 在人类文明初期(有可能是母系氏族社会阶段) , 在青海湖的北岸有一个西王母国 。 这个国家的首领是一位女性 , 大家都叫她西王母 。 所以 , 传说中千里迢迢从中原赶来一睹西王母风采的周穆王应该是在青海湖与女首领西王母一同把酒言欢的 。

青海湖是否就是西王母的瑶池 , 现在我们已经无法得到确切的答案 , 而只能靠推测去猜想关于它的点点滴滴 。 但是西王母的传说在中国许多典籍中都有记载 。 是否可以从这里得出进一步的结论呢?

记载中国神话的《山海经》里有这样一段描述:“西王母其状如人 , 豹尾虎齿 , 善啸 , 蓬发戴胜 。 ”从字面来看 , 这段话的意思是:西王母的长相和人相同 , 但却长着豹的尾巴和老虎的牙齿 。 说话声音很大 , 头发很乱 , 带着一个皇冠 。 这是一个什么怪形象?难道一个传说中貌若天仙的女神竟长得如此恐怖吗?

历史文化学专家谢佐教授解释说 , 虎齿就是虎牙 , 这实际上是一种用牙做的装饰 。 豹尾 , 也是一种穿在后腰的装饰 。 善啸 , 是善于唱歌的意思 。 在青海 , 环湖地区的民族都善于唱歌 。 戴胜 , 是西王母作为女首领 , 头上戴着一种鸟毛做成的扇形头饰 。

在青海省博物馆里 , 有一件距今5000年的彩陶纹盆 , 1973年出土于青海省大通县孙家寨陶盆的里面画着一幅五人一组的舞蹈图案 。 人们对这些舞蹈图案所表达的意思有许多不同的看法 , 有人认为这些图案代表了先民的生殖崇拜 , 有人则推测这是描绘先民祭祀的一种舞蹈 。 谢教授比较倾向后一种说法 。 他说 , 五人一组跳的是群舞 , 人们手拉着手跳动 , 尾饰就会随着来回摆动 。 这反映了舞蹈的韵律感 。 从这里我们可以得出结论 , 这个彩陶纹盆生动地证明了在五千多年前 , 人类祖先的足迹曾经长时间地在青海湖地区流连 。 也许 , 《山海经》中描述的西王母 , 就是远古时代居住在青海湖附近的—个部落的女祭司 , “豹尾虎齿 , 蓬发戴胜” , 这正是她带着族人举行祭祀仪式时佩带的装饰物 。

西王母的传奇故事给青海湖的远古历史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 那么 , 青海湖畔到底曾经居住过什么人?这些人又给青海湖带来过怎样的惊喜呢?这又要先从一个“羌”字说起 。
被誉为“人间瑶池”的是哪个地方?意思是:

住在昆仑山瑶池的西王母打开她美丽的窗子 ,  
这里是她当年宴请穆王的地 , 当她在窗边等待 ,  
希望穆王能够再来 , 却只听到人间传来穆王眼见天寒地冻 ,  
北风雨雪 , 路有冻人 , 心中悲悯 , 写下的哀民诗-〈黄竹歌〉 ,  
哀怨的歌声传到昆仑山 , 西王母心想 ,  
穆王的八匹骏马能够日行三万里 , 但是为什么穆王不再到昆仑山来呢?
李商隐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 , 晚唐著名诗人 , 字义山 , 号玉溪(溪)生 , 又号樊南生 , 原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 , 祖辈迁荥阳(今河南荥阳市) 。  
唐文宗开成二年(837年) , 李商隐登进士第 , 曾任秘书省校书郎、弘农尉等职 。 因卷入“牛李党争”的政治旋涡而备受排挤 , 一生困顿不得志 。 唐宣宗大中末年(约858年) , 李商隐在郑县病故 , 死后葬于祖籍怀州雍店(今沁阳山王庄镇)之东原的清化北山下 。 李商隐是晚唐乃至整个唐代 , 为数不多的刻意追求诗美的诗人 。 他擅长诗歌写作 , 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 , 和杜牧合称“小李杜” , 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 。 其诗构思新奇 , 风格秾丽 , 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 , 优美动人 , 广为传诵 。 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 , 难于索解 , 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 , 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