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知识|十三陵是谁的陵墓,北京十三陵都是哪个皇帝的墓( 三 )


当时国家也意识到如果继续开发这些君主陵墓的话,会让国家损失更大,所以就暂停了挖掘 。 等到考古技术不断成熟的时候,国家将会继续去挖掘这些君主的陵墓,让这些君主陵墓当中的陪葬品展现到世人面前 。



十三陵长陵是谁的墓 长陵(明成祖)、献陵(明仁宗)、景陵(明宣宗)、裕陵(明英宗)、茂陵(明宪宗)、泰陵(明孝宗)、康陵(明武宗)、永陵(明世宗)、昭陵(明穆宗)、定陵(明神宗)、庆陵(明光宗)、德陵(明熹宗)、思陵(明毅宗) 。

明朝16位皇帝,三位没葬入这里
明太祖朱元璋、建文帝朱允炆、明景帝朱祁钰 。

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 。 1398年(洪武三十一年)6月24日,朱元璋病逝于南京,享年71岁 。 那时候,明十三陵还没开始修建,北京还是燕王朱棣的封地,朱元璋不可能埋葬于儿子的封地上 。 最终,朱元璋葬入位于南京紫金山上的明孝陵 。

朱允炆是明朝的第二个皇帝,他是朱元璋的孙子 。 由于被立为皇太子的父亲朱标英年早逝,幸运地成为了朱元璋的继承人 。
然而,1298年朱允炆称帝后,由于与亲信大臣齐泰、黄子澄等采取一系列削藩措施,限制和削弱藩王的权力,引起了燕王朱棣等人的强烈不满 。 第二年,燕王朱棣从北京起兵,挥师南下,发起“靖难之役” 。 战争只持续了4年,朱棣就攻破了南京 。 在混战之中,皇宫起火 。 当大火被扑灭后,人们发现朱允炆不见了!

下落不明的朱允炆连正儿八经的陵墓都没有,当然就更不可能葬入明十三陵 。

朱祁钰是明朝的第七个皇帝 。 他本来是没有资格当皇帝的,1449年,由于哥哥明英宗朱祁镇御驾亲征,抗击瓦剌,结果在“土木堡之变”中兵败被俘 。 国不可一日无君,朱祁钰被推到前台,当了皇帝 。
没想到一年后,朱祁镇就被瓦剌放回来 。 这样就尴尬了 。 朱祁钰和朱祁镇的关系,一下子变得很微妙 。 朱祁钰将朱祁镇软禁在南宫,严加防范 。 然而,7年后的1457年,朱祁镇在石亨、徐有贞等大臣的支持下,发动“夺门之变”,夺回了皇帝位置 。
随后,朱祁镇将朱祁钰贬为郕王,软禁在西内永安宫 。 一个月后,朱祁钰离奇去世 。 朱祁镇在诏书中指责弟弟“不孝、不悌、不仁、不义,秽德彰闻,神人共愤”,赐谥号为“戾”,将其以亲王的规格埋葬在北京西山景泰陵,而不是葬入明十三陵 。
明十三陵是哪13位皇帝的墓,为什么? 十三陵长陵分别为长陵(明成祖)、献陵(明仁宗)、景陵(明宣宗)、裕陵(明英宗)、茂陵(明宪宗)、泰陵(明孝宗)、康陵(明武宗)、永陵 (明世宗)、昭陵(明穆宗)、定陵(明神宗)、庆陵(明光宗)、德陵(明熹宗)、思陵 (明思宗)的墓 。 因而得名明十三陵长陵 。
扩展资料:
如此大规模的陵墓群落,其中居然有12座陵墓是无碑无文的 。 这种情况不禁让人想起女皇武则天陵,她的墓碑之上也没有碑文刻录他的功绩之大不是一座小小的碑文就可以覆盖的,所以明代的历代皇帝也就不刻碑文了 。
而且相传明成祖也曾经说过“皇陵碑记,皆儒臣粉饰之文,恐不足为后世子孙戒”,由臣子们所撰写出来的碑文都是好话言尽、是不是能够得到后人的认可也不能断定 。 因此后来的官吏都不敢在皇帝的墓碑之上刻录功绩,树立碑文的权力只有继位的皇帝才拥有 。
参考资料:

十三陵中唯一打开的陵墓是谁的?为什么不继续发掘? 编辑本段明朝十六帝为何只有十三陵?
十三陵是明朝十三个皇帝的陵墓 。 明朝历经十六帝,为什么叫十三陵呢?这要追述一下明朝的历史 。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建都于南京,死后葬于南京钟山之阳称“明孝陵” 。 第二帝朱允文(建文帝)因其叔父朱棣以“靖难”(为皇帝解除危难之意)为名发兵打到南京,建文帝不知所终 。 有人说出家当了和尚,总之是下落不明(这在明朝历史上是一个悬案),所以没有陵墓 。 第七帝朱祁钰,因其兄英宗皇帝被瓦剌所俘,在太后和大臣的旨意下即了帝位 。 后英宗被放回,在心腹党羽的策划下,搞了一场“夺门之变”,英宗复辟,又坐了皇帝 。 朱祁钰被害死,英宗不承认他是皇帝,将其在天寿山区域内修建的陵墓也给捣毁了 。 而以“王”的身份将他葬于北京西郊玉泉山 。 这样,明朝十六帝有两位葬在别处,一位下落不明,其余十三位都葬在天寿山,所以称“明十三陵”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