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知识|中耳炎怎么治,中耳炎怎么样才能去根( 二 )


(1)机械性阻塞:如小儿腺样体肥大、肥厚性鼻炎、鼻咽部肿瘤或淋巴组织增生、长期的鼻咽部填塞等 。
(2)功能障碍:司咽鼓管开闭的肌肉收缩无力;咽鼓管软骨弹性较差,当鼓室处于负压状态时,咽鼓管软骨段的管壁容易发生塌陷,此为小儿分泌性中耳炎发病率高的解剖生理学基础之一 。 腭裂病人由于肌肉无中线附着点,失去收缩功能,故也易患本病 。
2.感染
过去曾认为分泌性中耳炎是无菌性炎症 。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中耳积液中细菌培养阳性者约为1/2~1/3,其中主要致病菌为流感嗜血杆菌和肺炎链球菌 。 细菌学和组织学检查结果以及临床征象表明,分泌性中耳炎可能是中耳的一种轻型或低毒性的细菌感染 。 细菌产物内毒素在发病机制中,特别是病变迁延慢性的过程中可能起到一定作用 。
如果有耳朵流脓, 听力下降, 首先考虑是化脓性中耳炎 。 多和上呼吸感染或者耳朵内进入污水感染等有关 。 急性期应该用抗生素进行治疗, 慢性期主要是耳内滴药冲洗, 必要时行手术治疗 。 如果是分泌性中耳炎的话, 则需要点鼻治疗 。
意见建议:建议到医院检查, 如果是化脓性中耳炎, 耳屎味道很大, 是一定要到医院检查, 是否有胆脂瘤的情况, 对于长期发作者, 可以考虑行听力重建术+鼓室成形术 。
中耳炎怎么治比较好?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决非短期内能治愈, 即使经治疗漉脓停止, 亦极容易复发, 故长期坚持治疗, 防止复发, 才能有效 。
1.西医药治疗:正确使用外用药是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关键 。 在流脓期间, 多用药水治疗, 常用的有3%双氧水, 先用该药彻底清洗外耳道的脓液, 待脓净后, 再滴人抗菌素药水, 每次点人3-5滴即可, 然后将头偏向健耳一侧5分钟, 以使药液充分进入中耳 。 切忌在流脓期间喷人药粉, 妨碍引流 。
2.中医药治疗:中医认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为肾元亏损及脾虚湿困, 上犯耳窍所引起 。
治法:补肾健脾, 祛湿排脓 。
方药:党参10克、黄芪10克、茯苓12克、川芎6克、皂刺6克、泽泻12克、苡仁12克、白芷6克、炙甘草6克 。 脓多者加鱼腥草10克、冬瓜子10克;急性发作期可加菊花10克、公英10克、车前子(包煎)10克 。 脓有臭味者加桃仁10克、红花6克、穿山甲10克 。
[预防与调养]
1.注意经常清除耳内脓汁, 保持外耳道清洁 。 小儿患病, 要注意喂养姿式, 不要让小儿平卧吃奶或喝水, 以免引起呛咳后将奶水经耳咽管呛人中耳 。 如病人在短期内流脓增多, 脓色灰黑味臭, 并出现头痛、发热、神志不清等, 要及时将病人送入医院, 进行治疗 。
2.预防感冒及各种流行病, 如麻疹、猩红热、水痘等 。 积极锻炼身体, 增强体质 。
3.防止患耳进水, 有鼓膜穿孔者不能游泳 。 洗头、洗澡时可先用棉球或耳塞将患耳堵住, 以免污水入耳, 引起发作 。
4.少食鱼、虾、羊肉等食物, 饮食以清淡为宜, 戒除烟酒 。
中耳炎如何治疗 中耳炎主要是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未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彻底, 迁延而成回;或为急性坏死性中耳炎的答直接延续 。 另外, 鼻、咽部的一些慢性病灶如慢性鼻炎、鼻窦炎、扁桃体炎或腺样体肥大等亦为重要原因 。 其致病菌多为变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等, 其中以革兰氏阴性杆菌较多 。 亦可见到厌氧菌的感染或多种细菌的混合感染 。 治疗上应该针对病因治疗, 然后结合局部治疗, 中医辨证论治彻底清除病灶, 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
得了中耳炎, 一般怎么治疗呢? 中耳炎从以下方面进行治疗能达到最好的治疗办法:1、一般治疗, 建议患者避免上呼吸道感染, 避免鼻炎、鼻窦炎、咽喉炎、支气管炎、肺炎等相关部位的反复炎症刺激, 建议患者避免游泳以及反复擤鼻涕等不良习惯, 要注意保持耳道的干燥卫生 。 2、药物治疗, 局部可以应用双氧水滴耳液进行洗耳治疗, 可以应用抗生素滴耳液, 比如盐酸左氧氟沙星滴耳液进行耳浴治疗, 通过反复洗耳、滴耳将耳道、鼓室内的炎症病变清除干净, 使耳道能够通畅引流, 促进分泌物及时排出, 减少分泌物的堆积而诱发鼓室炎症进一步发展, 同时可以做耳道分泌物的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 选择敏感的抗生素进行口服或者静脉输液治疗 。 3、部分中耳炎的患者如果发病病史非常严重, 检查的时候有鼓膜大穿孔、鼓室内肉芽或鼓室胆脂瘤等病变出现, 最好考虑手术治疗, 可以做鼓室成形术、听骨链重建术、鼓膜修补术等相关手术来治疗中耳炎的病变, 总之中耳炎的患者如果完善以上三步治疗, 能达到最好的治疗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