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知识|七巧板是谁发明的,七巧板的由来20字( 二 )


今天,在世界上几乎没有人不知道七巧板和七巧图,它在国外被称为“唐图”(Tangram),意思是来自中国的拼图(不是唐代发明的图).
七巧板的历史也许应该追溯到我国先秦的古籍《周髀算经》,其 中有正方形切割术,并由之证明了勾股定理.而当时是将大正方形切割成四个同样的三角形和一个小正方形,还不是七巧板.现在的七巧板是经过一段历史演变过程的,它是由宋代的燕几图到明代发展为蝶几图,到清初再演变成七巧图,到现在已经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了.
18世纪,七巧板传到国外,立刻引起极大的兴趣,有些外国人通宵达旦地玩它,并叫它“唐图”,意思是“来自中国的拼图”.在欧洲,大约在1805年出版的《新编中国儿童谜解》中有24幅七巧图并附有一份木制的七巧板.随后,1810年在法国,1818年在德国和美国都纷纷出版了关于七巧板的书,在意大利出版的书中还介绍了中国历史.在这些书的前言中说:这是一种男女老少、达官贵族、平民百姓无不咸宜的消遣游戏,而且它不像其他赌具那样会让您输掉钱 财.
荷兰作家高罗佩在他的小说中写了一个哑巴男孩用七巧板拼字来补充他的手势.据说法国拿破仑被放逐后就常常玩七巧板来消磨岁月.
七巧板传往欧洲至今风靡不衰.1978年荷兰人JoosfElffers编写 了一本有关七巧板的书,书中搜罗了1600种图形,并被译成多国文字出版.
七巧板的来历 根据近代数学史家们的研究 , 七巧板是于明、清两代间由中国人所发明的;少许人士说七巧板经已发明了一千多年了 。
宋朝——燕几图
七巧板雏形是“燕几图” , 燕几的意思是招呼客人宾宴用的案几 , 引发这个点子的人是北宋进士黄伯思 , 他先设计了六件长方形案几 , 于宴会时能视宾客多寡适当调整位置 , 随后又增加一件小几 , 七件案几全拼在一起 , 会变成一个大长方形 , 分开组合可变化无穷 。 已和现代七巧板相差无几了 。
明朝——蝶翅几
明朝戈汕依照“燕几图”的原理 , 又设计了“蝶翅几” , 由十三件不同的三角形案几而组成的 , 拼在一起是一只蝴蝶展翅的形状 , 分开后则可拼成出一百多种图形 。
近代——七巧板
现代的七巧板就是在“燕几图”与“蝶翅几”的基础上加以发展出来的 。 七巧板在明、清两代很快就快传往日本和欧洲 。 1805年 , 欧洲的书目中已经收有介绍中国七巧板的书籍 。
传播和英文名字
七巧板的英文名称则为“Tangram” , 来自俚语“Tanka” , 话说从前居住于中国东南沿海岸被称为疍家的水上居民 , 他们供应食物给一些在运轮摆渡中的商家 , 除了供应食物以外 , 他们还提供一些娱乐招待 , 其中一样即是由七片薄片组成的中国谜题 。 “Tangram”一词大约就是Game of the Tanka -“船上人家的游戏”演化出来的 。
问七巧板是谁发明的? 玩过七巧板吗?那简简单单的七块板 , 竟能拼出千变万化的图形 。 谁能想到呢 , 这种玩具是由一种古代家具演变来的 。

宋朝有个叫黄伯思的人 , 对几何图形很有研究 , 他热情好客 , 发明了一种用6张小桌子组成的“宴几”——请客吃饭的小桌子 。

后来有人把它改进为7张桌组成的宴几 , 可以根据吃饭人数的不同 , 把桌子拼成不同的形状 , 比如3人拼成三角形 , 4人拼成四方形 , 6人拼成六方形……这样用餐时人人方便 , 气氛更好 。

后来 , 有人把宴几缩小改变到只有七块板 , 用它拼图 , 演变成一种玩具 。 因为它十分巧妙好玩 , 所以人们叫它“七巧板” 。

到了明末清初 , 皇宫中的人经常用它来庆贺节日和娱乐 , 拼成各种吉祥图案和文字 , 故宫博物院至今还保存着当时的七巧板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