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水稻种子的贮藏方法( 二 )


(三)治虫防霉
1. 治虫 我国产稻地区的特点是高温多湿,仓虫容易滋生 。 仓虫通常在稻谷人仓前已经感染种子,如贮藏期间条件适宜,就迅速大量繁殖,造成极大损害 。 仓虫对稻谷危害的严重性,一方面决定于仓虫的破坏性,同时也随仓虫繁殖力的强弱而不同 。 一般情况下,每千克稻谷中有玉米象20头以上时,就能引起种温上升,每千克内超过 50头时,种温上升更为明显 。 单纯由于仓虫危害而引起的发热,种温一般不超过35℃,由于谷蠹危害而引起的发热,则种温可高达42℃ 。 水稻种子主要的害虫有玉米象、米象、谷蠹、麦蛾、谷盗等 。
仓虫大量繁殖,除引起贮藏稻谷的发热外,还能剥蚀稻谷的皮层和胚部,使稻谷完全失去种用价值,同时降低酶的活性和维生素含量,并使蛋白质及其他有机营养物质遭受严重损耗 。
仓内害虫可用药剂熏杀 。 目前常用的杀虫药剂有磷化铝,另外,还可用防虫磷防护 。 具体用法和用量参见本书第四章“种子仓库害虫及其防治” 。
2.防霉 种子上寄附的微生物种类较多,但是危害贮藏种子的主要是真菌中的曲霉和青霉 。 温度降至18℃时,大多数霉菌的活动才会受到抑制;只有当相对湿度低于 65%,种子水分低于13.5%时,霉菌才会受到抑制 。 霉菌对空气的要求不一,有好气性和嫌气性等不同类型 。 虽然采用密闭贮藏法对抑制好气性霉菌能有一定效果,但对能在缺氧条件下生长活动的霉菌如白曲霉、毛霉之类则无效 。 所以密闭贮藏必须在稻谷充分干燥、空气相对湿度较低的前提下,才能起到抑制霉菌的作用 。
(四)稻种入库后的管理重点
1.做好早稻种子的降温工作 新入库的早稻种子种温较高,生理活动较强,所以它的贮藏前期稳定性较差 。 稻种入库一般又在立秋以后,白天气温较高,夜间气温下降,形成明显的昼夜温差,影响到仓温和上层种子,以至造成上层种子增加水分 。 因此,在入库后的2~3周内须加强检查,并做好通风降温工作 。 在傍晚打开门窗通风,经常翻动面层种子,以利散发堆内热量 。
2.做好晚稻种子的降水工作 晚稻种子的干燥受气候条件限制,入库后已进入冬季低温阶段,所以一般对种子入库水分要求不是十分严格 。 由于种子水分偏高,引起某些低温性霉菌的危害以至影响发芽率,这是造成晚稻种子发芽率下降的主要原因 。 因此,晚稻种子入库时同样要严格控制水分,超过16%水分的种子不能入库贮藏 。 即使已经入库的种子必须做好降水工作,把水分降到13%以内 。 水分超过15%的晚稻种子应在2~3周内设法将水分降低,否则在第2年播种时,难以保证应有的发芽率 。
3.做好“春防面,夏防底”的工作 “春防面,夏防底”是指春季要预防面层种子结露,夏季要预防底层种子霉烂 。 经过冬季贮藏的稻种,温度已经降得较低,由于种子本身导热性较差,使这种低温要延续很长一段时间 。 当春季气温回升时,种温与气温形成较大的温差,如果暖空气接触到冷种子,便会在表层种子发生结露,使这层种子增加水分,并且会逐渐向下延伸 。 种堆越大,上层的结露现象越是明显 。 所以,开春前要做好门窗密闭工作,尽可能预防潮湿的暖空气进入仓内 。 对于水分低于13%,温度又在15℃以下的稻种,可采用压盖密闭法贮藏,既可预防上层种子结露,又可延长低温时间,有利于稻种安全过夏 。 到了夏季,地坪和底层温度还低,湿热扩散现象使底层稻种水分升高,易使底层种子霉烂 。
(五)稻种少量贮藏
对于数量不多,只有几十千克到几百千克的稻种,可以采用干燥剂密闭贮藏法 。 通常用的干燥剂有生石灰、氯化钙、硅胶等 。 氯化钙、硅胶的价格较贵,但吸湿后可以烘干再用 。 生石灰较经济,适用于广大专业户 。 种子存放前须选择小口,内外涂釉的缸、坛、瓮,经检查确实无缝、不漏气、不渗水的才能使用 。 先在存器底层铺上生石灰,再装人种子,然后封口(不能漏气)并放在阴凉处,可延长种子寿命数年 。 据江苏省兴化县稻麦良种场试验,用籼、粳、糯三种类型共8个品种的稻种作贮藏,上层和底层各放生石灰50kg,中间放稻种100kg,再用四层塑料薄膜封口 。 经3年贮藏种子水分由原来的12.6%~14.6%降低到 4.3%~5.8%,发芽率则由原来的82.0%~97.5%增加到91%~99% 。 而采用塑料袋贮藏的稻种,则全部丧失发芽率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