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地理知识|白云寺在哪里,辽宁白云寺在哪里( 二 )



风穴寺始建于北魏 , 原名香积寺 , 隋代改名千峰寺 , 唐朝扩建为白马寺 , 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悠久历史 , 曾与白马寺、少林寺、相国寺齐名 , 被称为“中原四大名刹” 。 《风穴志略》载 , 龙山阳侧有大小二风穴洞 , 洞深数十里 , 天变时 , 洞内出风 , 猛不可挡 , 故名风穴山 , 寺因山而取名“风穴寺” 。 风穴寺在明代万历年间香火最为鼎盛 , 曾有僧众10OO余人 , 房舍30O多间 , 土地2O00余亩 。 风穴寺虽是北方寺院 , 却不沿中轴线布局 , 而是依山就势而建 , 具有江南园林风光 。 周围景观星罗棋布 , 素有八大景、七十二小景、三十六福地之称 。 更重要的是风穴寺保存了祖国灿烂的文化遗产 , 现存唐至清历代建筑14O余间;唐开元二十六年所建的“七祖塔”为全国现存七座唐代高塔之一;宋代悬钟阁内悬挂一口宋宣和七年铁铸大钟 , 重9999斤 , 被誉为“中原第一钟”;中佛殿为金代建筑 , 为单檐歇山式 , 梁架结构科学严谨;涟漪亭是河南仅有的明代双层六角亭;西面山坡上的上、下塔林是我国第三大塔林 。 寺内现存有明代汉白玉石佛和缅甸送的佛像及明代嘉靖年间石佛30余尊、木雕佛像7尊 。 寺内碑碣林立 , 或记事、或题咏 , 楷、草、隶、篆风格迥异 , 存有唐代的尼陀罗咒、宋代的经幢、元代的塔铭 。

另外 , 风穴寺国家森林公园森林资源丰富 , 有乔木树种刺槐、侧柏、麻栎、岫松等 , 独具特色 , 十分诱人 。

风穴寺 , 位于临汝县城东北9公里的嵩山少室南麓 。 峰峦秀拔 , 苍柏叠翠 , 清泉侧流 , 风景如画;宝塔高耸 , 殿阁巍峨 , 碑碣林立 , 典雅古朴 , 具有江南园林风格 。 风穴寺始建于北魏 , 是我国最古老的佛寺之一 , 因寺东之山有大小风穴洞而得名 。 风穴山口 , 两山夹道 , 万木葱茏 , 流水潺潺 。 迤俪北行3华里 , 方能发现寺院 , 确有“深山藏古寺”“曲境通幽处”的诗情画意 。

风穴寺始建于北魏 , 是我国最古老的佛寺之一 , 因寺东之山有大小风穴洞而得名 。 风穴寺 , 位于汝州市东北9公里的嵩山少室南麓 。 峰峦秀拔 , 苍柏叠翠 , 清泉侧流 , 风景如画;宝塔高耸 , 殿阁巍峨 , 碑碣林立 , 典雅古朴 , 具有江南园林风格 。

风穴山口 , 两山夹道 , 万木葱笼 , 流水潺潺 。 迤逦北行3华里 , 方能发现寺院 , 确有“深山藏古寺” , “曲径通幽处”的诗情画意 。 寺院群山环抱 , 北有紫霄峰 , 侧有紫云峰、纱帽峰、香炉峰、石榴嘴峰等9条山脉逶迤相连 , 朝向寺院 , 有“九龙朝风穴 , 连台建古刹”之誉 。 寺内殿、阁、楼、台140余间 , 依山就势而建 , 高低错落有致 , 多变多姿 , 集中秀丽 。

内有七祖塔 , 建于唐开元二十六年(738年) , 高24.16米 , 为方形九层密檐式砖塔 , 塔身外轮廓呈抛物线 , 是全国迄今保存完好的6座唐塔之一 。 悬钟阁 , 建于宋 , 内悬9999斤重的宋宣和七年(1125年)铸造的大铁钟 , 为宋代保存至今的稀有珍品 。 中佛殿 , 为典型的金代建筑 , 建于15米高的砖台上 , 飞檐挑角 , 似展翅欲飞 , 为河南省保存最完整的金代殿堂建筑 。 毗卢殿 , 建于明成化的间 , 是一座琉璃殿 , 殿中一尊汉白玉石佛 , 为明永乐七年住地开封的周王所献 。 另有观音阁、三官殿、涟漪亭、接圣桥等明清建筑 , 设计精巧 , 工艺上乘 , 造型玲珑 , 美观大方 。

寺内碑碣林立 , 上自五代时后汉乾佑三年(950年)的《风穴千峰白云禅院记》 , 下至宋、元、明、清碑刻 , 或记事 , 或赋诗 , 真、草、隶、篆 , 各体具备 , 其中不少是艺术珍品 。 此外 , 有珍珠帘、大慈泉、玩月台、升仙桥、翠风亭、银屏风、吴公洞、望州亭等八大奇景 , 还有小龙门、石龙门、洗风尾、东山仙人靴、西山一尊佛、半云巢、无心处等72小景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