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的“质而径”、“直而切”、 “核而实”、“顺而肆”, 分别强调了语言须质朴通俗, 议论须直白显露, 写事须绝假纯真, 形式须流利畅达, 具有歌谣色彩 。 也就是说, 诗歌必须既写得真实可信, 又浅显易懂, 还便于入乐歌唱, 才算达到了极致 。
白居易对诗歌提出的上述要求, 全部目的只有一个, 那就是补察时政 。 所以他紧接着说:“总而言之, 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 不为文而作也 。 ” (《新乐府序》)在《与元九书》中, 他回顾早年的创作情形说:“自登朝来, 年齿渐长, 阅事渐多, 每与人言, 多询时务;每读书史, 多求理道, 始知文章合为时而著, 歌诗合为事而作 。 ”
为时为事而作, 首要的还是“为君”而作 。 他也说:“但伤民病痛, 不识时忌讳”(《伤唐衢二首》其二), 并创作了大量反映民生疾苦的讽谕诗, 但总体指向却是“唯歌生民病, 愿得天子知”(《寄唐生》) 。 因为只有将民情上达天听, 皇帝开壅蔽、达人情, 政治才会趋向休明 。
《琵琶行》与《长恨歌》是白居易写得最成功的作品, 其艺术表现上的突出特点是抒情因素的强化 。 与此前的叙事诗相比, 这两篇作品虽也用叙述、描写来表现事件, 但却把事件简到不能再简, 只用一个中心
事件和两三个主要人物来结构全篇, 诸如颇具戏剧性的马嵬事变, 作者寥寥数笔即将之带过, 而在最便于抒情的人物心理描写和环境气氛渲染上, 则泼墨如雨, 务求尽情, 即使《琵琶行》这种在乐声摹写和人物遭遇叙述上着墨较多的作品, 也是用情把声和事紧紧联结在一起, 声随情起, 情随事迁, 使诗的进程始终伴随着动人的情感力量 。
除此之外, 这两篇作品的抒情性还表现在以精选的意象来营造恰当的氛围、烘托诗歌的意境上 。 如《长恨歌》中“行宫见月伤心色, 夜雨闻铃肠断声”, 《琵琶行》中 “枫叶荻花秋瑟瑟”“别时茫茫江浸月”等类诗句, 或将凄冷的月色、淅沥的夜雨、断肠的铃声组合成令人销魂的场景, 或以瑟瑟作响的枫叶、荻花和茫茫江月构成哀凉孤寂的画面, 其中透露的凄楚、感伤、怅惘意绪为诗中人物、事件统统染色, 也使读者面对如此意境、氛围而心灵摇荡, 不能自已 。
家族成员
祖父:白湟
祖母:薛氏
父亲:白季庚
长兄:白幼文
三弟:白行简
儿子:白阿崔
史书记载
《旧唐书?白居易传》
《新唐书?白居易传》
《唐才子传》
参考资料来源:
参考资料来源:
池上古诗是谁写的他是谁描写什么 作者是:白居易 。
白居易(772年-846年), 字乐天, 号香山居士, 又号醉吟先生, 祖籍山西太原 , 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 生于河南新郑 。 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 。 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 世称“元白”, 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 形式多样, 语言平易通俗, 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 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 。 公元846年, 白居易在洛阳逝世, 葬于香山 。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扩展资料:
白居易诗歌理论:
白居易的思想, 综合儒、佛、道三家, 以儒家思想为主导 。 孟子说的“达则兼济天下, 穷则独善其身”是他终生遵循的信条 。 其“兼济”之志, 以儒家仁政为主, 也包括黄老之说、管
萧之术和申韩之法;其“独善”之心, 则吸取了老庄的知足、齐物、逍遥观念和佛家的“解脱”思想 。 二者大致以白氏被贬江州司马为界 。
推荐阅读
- 娱乐知识|小蝶的孩子是谁的,原著里律香川怎么对待小蝶
- 娱乐知识|清明作者是谁,清作者
- 娱乐知识|西游记主人公是谁,西游记的四个人物简介
- 历史地理知识|都江堰在哪里,都江堰在成都市的什么地方
- 历史地理知识|汕尾在哪里,汕尾市哪个区
- 历史地理知识|牡丹江在哪里,牡丹江市哪里
- 历史地理知识|富阳在哪里,富阳区地址
- 历史地理知识|枣庄在哪里,枣庄市是哪一年建市的
- 历史地理知识|沈阳市属于哪个省,渖阳是属于哪个省
- 历史地理知识|江山市属于哪个市,江苏省江山市属于哪个市